至於三倍券到底有多好?蔡政府實在不必多所爭辯,第一,再好也好不過消費券,唯一差別是,未來做帳聲稱「振興效果」更佳時,蔡政府有民眾自付一千元打底,但欲求能有超越消費券的振興功能,可能性極低,畢竟每個人最低能花出去的錢一比就差了一千六;第二,民眾拿到三倍券是剛好花,還是加倍花、或者也有少數人連領取的欲望都無,這些都不必也不能計較,不論消費券或三倍券,都只是隱形的觸媒,無法直接創造財富,倚仗的還是群體經濟活動,簡單講,三倍券既已發出,政府為了活絡經濟,加大力度鼓吹消費,至於民眾要用三倍券還是不領三倍券要用現金,都不是問題。
套用王世堅的話,「如果當初擬定這個政策時,沒把後續社或成本估算進去,以至於要讓這麼多部會首長出來擦屁股,那這個政策就有很大的問題,現在也不用善後了,像是一場惡夢趕快過去。」對蔡政府、蘇內閣、或接收民眾強烈抱怨的民進黨公職而言,這是一場惡夢;對開心領券的一般人而言,三倍券也可以是一場多出來的小確幸之夢,但不論惡夢、美夢,三倍券發出的時刻,就是夢醒時刻。
民進黨蔡政府要擔憂的應該是,如此精巧如大富翁遊戲鈔票的三倍券,以及精心設計的信封封套,和封套內不知所為何來、有何用處的一紙塑膠片,花了足足十二億的成本,有必要嗎?特別是「減塑政策」下,連吸管、塑膠袋都不讓商家附送,三倍券夾帶塑膠片是幹什麼呢?承攬的標案公司有什麼來頭?有經過開公開招標流程嗎?可以確信的,在三倍券振興經濟之前,最具體的效果就是振興了這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