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挑戰星際效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從海南島發射升空,明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

2020-07-23 17:27

? 人氣

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從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AP)

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從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AP)

中國太空事業23日樹立新里程碑,當天下午13時25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從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目標鎖定4億公里外的,進行中國第一次火星探索任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天問一號」(Tianwen 1)名稱源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如果一切順利,它將在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火星捕獲),開始進行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繞、落、巡)三大任務。著陸地點在火星最大平原「烏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探測和研究火星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知,拓展和延伸人類活動空間,從而推動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

中國近年積極推展太空事業,挑戰美國、俄羅斯數十年來的霸主地位。去年1月中國的「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創下新猷。「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繞、落、巡」3項高難度任務,而且計畫從啟動(立項)到執行只花了4年時間,充分展現中國太空事業的實力與雄心。

這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佈、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此外,中國也希望以天問一號作為敲門磚,在2030年左右展開火星樣本返回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說:「火星探測將是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是深空探測領域從月球到行星的發展歷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環節,也是未來邁向更遠深空的必由之路。」

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開啟一次,,地球和火星之間航行距離會從9個月縮短至7個月。若無法在這段「發射窗口」期間升空,探測任務將必須再等兩年。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今年更是迎來了多國齊聚火星發射窗口,共同奔赴火星,開啟深空(deep space)探測的新高潮。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中國也與歐洲太空總署、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展開多項合作。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國際火星探測已取得了豐富成果,發現了曾經有液態水、甚至現在還存在水的若干證據,激發了人類在火星尋找生命的熱情,也讓火星成為當前國際深空探測的熱點。

如果一切順利,天問一號的「著陸器」和「巡視器」(rover)將脫離探測器,在火星的赤道著陸。巡視器重量約為200公斤,由太陽能板供電,它將以探地雷達(SPR)調查火星地表下的土壤,進行土壤化學分析並尋找生物分子及生物信號。其它設備還包括火星地表磁場探測器和氣候探測儀。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AP)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AP)

1970年4月,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與中國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第一顆氫彈合稱為「兩彈一星」。2003年10月,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2009年1月,嫦娥四號登陸月球。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地表。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AP)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