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宸觀點:什麼是真正的公平正義?

2017-07-06 07:00

? 人氣

第二個我想要談的議題,是政府到底應不應該保護一些在國際上,因為台灣天然稟賦或者是其他原因,長久不具備競爭力的弱勢產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毛巾產業為例,數年前,大陸曾提出希望台灣進口陸製毛巾,換取開放台灣農產品進口中國。

中國大陸為13億人口做毛巾,過去20年更大量出口歐美,所以他的毛巾產業生產規模大、早已自動化、成本低、式樣多,加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産國,台灣卻要進口棉花,所以他們的毛巾,無論品質跟價格,均普遍領先於台灣製的毛巾。

可是馬政府為了要維護三千名毛巾業員工不失業,決定對中國大陸的毛巾課徵 204% 所謂的懲罰性關稅。如此使得中國大陸進口的毛巾,必須賣三倍的價格,台灣彰化生産的毛巾才能維持在國内市場的相對競爭優勢。

毛巾要每天換!每天換!每天換!(圖/Pexels@Pixabay)
保護毛巾業的最佳作法是提昇品質,強化台灣製的競爭力。(圖/Pexels@Pixabay)

可是這個作法固然讓小部分的弱勢勞工能夠繼續擁有工作權,可是誰負擔了這個部分的成本差額呢?不是政府,是所有的消費者。因為消費者在購買毛巾的時候,本來 100 元可以買到的毛巾,我們得付出 304 元。這樣犧牲的積少成多,雖然每人每次多負擔一點,並不很痛,用來維護保護我們已經失去世界競爭力的產業,但請問這樣是真正的社會公平正義嗎?

社會正義真的是以犧牲消費者,用來作為維持弱勢產業的一個必要條件嗎?

政府為什麼不可以做得更積極一些,投資技術改良,用其他的方法讓我們毛巾業品質能夠提高,讓台灣的毛巾可以有更多的外銷,讓它變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

如果真的完全沒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定一個落日時間,比如 10 年,讓一些比較年輕的工人,可以移轉到其他更有未来前景的產業。至於企業,要嘛外移,要嘛就關閉。我們真的不需要一輩子犧牲國内消費者,去保護一個已經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弱勢產業,這才是真正所謂的社會公平正義。

*作者為資深公共政策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