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到底還夠不夠吃?習近平提倡「節約糧食」惹疑猜,疫情、災害、中美冷戰都是負面因素

2020-08-14 13:10

? 人氣

中國1960年代與蘇聯關係惡化,曾提出「備戰備荒」的口號。(BBC News中文)
中國1960年代與蘇聯關係惡化,曾提出「備戰備荒」的口號。(BBC News中文)

8月13日,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周學文透露,2020年的洪水導致600萬公頃農地受災,其中114萬公頃絶收。不過他很樂觀的表示:「今年的洪澇災害對中國糧食安全不會有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新公布的7月通脹數字顯示,食品價格上漲13.2%,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近86%。

美國因素

新冠疫情自2020年1月從武漢開始以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2019年年底中美貿易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後的雙邊緩和關係,因為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華為5G、關閉領事館、封禁Tiktok等諸多問題變得更加對立。

為應對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的多項措施,中國提出了「內循環」的主張。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如今的經濟「內循環」與多年來每逢世界經濟走低中國「刺激內需」的政策最大的不同在於與美國如今關係對立。

而且,有關美國對中國可能進一步實施更多脫鉤政策,包括金融制裁的傳言甚囂塵上。

因此有分析認為,中國高層對糧食安全的重視頗有1960年代與蘇聯關係交惡時「備戰備荒」、「深挖洞廣積糧」的意味。

其他媒體引述專家的不同看法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前主任牛鳳瑞稱,習近平此時此刻作出指示,難免讓人有所聯想。但他認為,這是中國「居安思危的思維方式」 

牛鳳瑞說,「疫情對農業農村的生產影響應該不大,遠遠低於對服務業和加工製造業的影響。水災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局部的,對整個全局的影響並不大。這個時間節點比較敏感,所以形成了中國農業連年生產還會有糧食問題。」 

中國學者胡星斗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認為,受疫情、洪水及多地蝗災等影響,中國下半年糧食生產仍面臨不確定性。而習近平此時提出制止餐飲浪費,反映中國確實面臨糧食安全問題。 

胡星斗對香港《明報》表示,現在國際環境日益惡化,中國可能面臨被海外斷糧的風險。他說:「中美貿易戰下,中國貿易順差大減,外匯隨之減少,還會有足夠美元購買糧食嗎?如果還有,人家是否還願意賣給你?」 

胡星斗還認為,即使轉用人民幣結算,也可能受經濟影響而出現貶值,不一定能被市場接受。「恐怕中國未來還是需要依靠自給自足,提高自給率到90%、95%」他說。目前中國糧食自給率在80%左右,仍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