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香港富商陳經緯獲英國牛津大學頒授「一帶一路院士」榮銜,並由牛津大學教授哈德森親自頒發院士證書,根據中國媒體當時的報導,牛津大學授予陳經緯院士頭銜,是為了表彰他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的貢獻,頒授儀式上冠蓋雲集,就連英國駐滬總領事館的官員都是座上賓。
事隔逾一年,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16日踢爆,牛津大學根本沒有所謂的「一帶一路院士」(Belt and Road Academician from Oxford University)頭銜—哈德森(Alan Hudson)等同偽造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名銜,只為討立場親中共的陳經緯歡心,換取他捐款給牛津校方的機會,也凸顯這座歷史悠久、至今仍引領學術思潮的世界頂尖學府,對中國影響力門戶洞開的隱憂。
UK: Oxford University now doling out "Belt and Road Academician" titles. Here Professor Alan Edward Hudson of Oxford University gives one to CPPCC's Chan King-wai 陈经纬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ince 2014".https://t.co/lpX24C3oU9 pic.twitter.com/ISYpJ9IPb6
— Geoff Wade (@geoff_p_wade) August 6, 2020
「一帶一路院士」之名「沒有任何意義」
事實上,牛津大學每年僅會在年度儀式上頒授少數榮譽院士名銜,現已從牛津退休的哈德森向《觀察家報》證實,是他自己創造了頒給陳經緯的「一帶一路院士」頭銜,並不具任何官方上的地位,目的就是著眼於未來的捐款機會,「我查了一下『院士』的意思,它可以指涉在任何描述中與大學有關的人,沒有任何意義。」
陳經緯出生於中國廣東,1979年定居香港並創業,曾擔任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包括香港中國商會主席在內的多項公職,以及中港數所大學的校董,與北京當局關係緊密。而哈德森同樣與中國關係匪淺,曾在2013年獲頒上海「白玉蘭榮譽獎」,亦曾於中共黨校「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擔任客座教授。
哈德森直言,他當時在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任職,負責為中心的「公共政策及領導力」計劃設計短期課程,這類課程專為中國政商名流所設計,使他們參加為期數周的課程後就能獲得知名大學的修業證書。
How fake award for a tycoon left Oxford University open to Chinese influence https://t.co/PRnUe7ZFzc
— The Guardian (@guardian) August 16, 2020
雖然陳經緯並未在牛津大學修課,但哈德森說自己只想著可以把「院士」二字放在證書上,表揚陳經緯對一帶一路計畫的貢獻,沒有預料到頒授儀式會是場在鎂光燈下的盛大典禮。哈德森還說,牛津大學的香港辦公室在事後與他接洽,希望能取得陳經緯的聯絡方式,顯然是瞄準陳經緯對校方的「可觀捐款」,但牛津大學並未對陳經緯是否捐款及其「院士」頭銜做出回應。
中國影響力滲透英國學府
《觀察家報》指出,陳經緯事件接續著近來曝光的一系列事件,引發英國社會對中國影響力深入高等教育體系的擔憂—《泰晤士報》(The Times)7月曾披露,劍橋大學耶穌學院(Jesus College, Cambridge)曾收受中國政府20萬英鎊(約合新台幣770萬元)及中國電信巨擘華為15.5萬英鎊(約合新台幣596萬元)捐款,並涉嫌在今年發布的通訊白皮書報告中為華為「洗白」。
耶穌學院學生會當時譴責,學院的財務不透明將使其「永遠面臨中共軟實力與資訊戰的威脅」,呼籲院方與中國政府斷絕關係。
Jesus College Cambridge produced a controversial “white paper” on global communications reforms in February.
— Lucy Fisher (@LOS_Fisher) July 10, 2020
The Times reveals today that the college has accepted £200,000 from the Chinese state and £155,000 from Huawei.https://t.co/rcF4xpGBGI
「有許多令人擔憂的案例......英國的大學很輕易地為了一些錢,而在政治上受到影響。」英國保守黨議員歐布萊恩(Neil O'Brien)身為國會對中國持鷹派立場的「中國研究小組」(China Research Group)創始成員,直言英國大學向中國募款時應更加謹慎,呼籲教育部深入瞭解校方的捐款來源及背後政治影響力為何:「若學術機構為了追求金錢,準備發放虛假的院士證書,那它們還準備做出什麼更糟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