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雙語國家」是蔡政府力推的重要政策,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宣示未來雙語教育經費,要在110年提升至20億元,並將強培訓師資。過去教育部每年約聘80多名外籍教師,未來會持續擴充到約300名,本國師資方也預計4年培育2000人。
截至108學年度,全國國中小、高中職總計有3883校。台師大教育系教授林子斌對此指出,將近4000所學校,即便每年300名外籍教師,加上4年2000名本土教師,每間學校分配到的教師根本不夠,要達成2030年雙語國家目標恐有困難。
學者:英語教學並非雙語教育
我國目前聘用之外籍教師,除需有合格教師證,也須為英語母語人士。林子斌指出,雙語教育主力仍是本國教師,外籍教師雖都是母語人士,但像許多美國、英國人並沒有學過第二外語,是英語者但非雙語者,「雙語教學不是英語教學,很多人容易混淆這件事」;雙語教育應該是教學過程裡,可以混用2種語言,就如新加坡是英文混和中文或馬來文。
林子斌以訪談超過30位外師的經驗指出,除了少部分跟台灣人結婚,或已在台久居的教師外,許多人其實只能用英文溝通,找他們來做雙語教育就會產生盲點 ,因此外師的角色該是協助本國老師,類似變成諮詢、顧問的角色,可能是協助專業發展、幫忙規劃符合外國情境的英文教學內容,甚至協助修正發音等。
外師難搶、恐引發競爭不公問題 林奕華:本土教師才是關鍵
據瞭解,外籍教師在台待遇每月約為7萬元上下,而如韓國薪資則可較台多出5成甚至1倍。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就此指出,重點是要跟其他亞洲國家搶人,中、日、韓都在積極尋找外師,薪資待遇都比台灣好,因此教育部就算想多聘人,能不能聘得到又是問題。
林奕華也認為,以雙語教育來說,外師其實是過渡期政策,關鍵還是本土師資,且外師恐引發競爭不公的問題,如沒有外師的學校家長可能會抗議;此外有些學校會拿自己有外師來當做宣傳。林奕華表示,政策方向立意良好,但不該反倒造成校與校之間的不平等。
本土教師為何更適合雙語教學?林奕華以過去擔任新北市教育局長經驗表示,當時她推動本土教師雙語教學,老師除了用英文唸問題以外,能用中文輔助學生聽不懂的部分,這是本土教師的優勢,「否則孩子一堂課前面聽不懂,後面可能就放棄了,不要為了雙語教育,搞得孩子學習挫折。」
回到本土師資,面對將近4000所學校,台灣教師是否有足夠人力支應?城鄉落差的問題,在此更加突顯。
招手代理教師 北市教育局預先招收雙語教學人才
台北市教育局中教科科長諶亦聰表示,國中小雙語教師需求會逐年增加,教育局已先預招明、後年名額;北市109學年度共有28校推動雙語教學,盤整後國小部分需求110人,已聘到150人,國中需求63人,已聘83人。
對於未來人力需求,北市教師甄選招手代理教師,舉凡可用英語教學皆可報名應試,並簽切結,需在未來1年取得國小或國中教師證、英語能力證明,便有機會進入教學演示;通過相關審查後,預計於110學年度成為正式教師。
諶亦聰解釋,這部分是針對110學年度教師,110學年度雙語教師需求若僅以這28學校計算,國小需要157人,國中需要90人,此外還有20多間學校也在討論要加入,目前都還在修正,人力近2、3年尚稱足夠,也是因為北市從2016年便開始準備雙語教學。
「連一般教師都招不滿了」 台東縣教育局點出偏鄉窘境
對比能夠超前部署的都會,偏鄉師資問題則顯得棘手。台東縣教育處課發科科長周盈璋表示,台東縣現是透過英語教師進行其他科目的雙語教育,如國小都是包班制,教師有英語專長也可教其他學科;而當前目標是至少1校1名英語老師,台東縣國中小共有109校,但現在有64校的英語教師都是代理教師。
周盈璋坦言,台東找老師確實不易,不要說雙語、英語教師,連學區的一般教師招聘都招不滿,並沒有想像中樂觀;且大部分教師不一定會把台東當第一志願,師資經費部分也是困難。
另外,周盈璋也指出,雙語教育的配套課程或定義現處於模糊狀況,如哪種教育模式比較符合偏鄉的狀況?在人力流動率高的情況下,自行鑽研教學模式不容易,應此更期待中央主管機關有明確指引或協助,這樣推動教學才能對症下藥。
林子斌則指出,確實有數據顯示,城鄉之間的英文、數學程度落差很大,城鄉差距是台灣教育普遍問題,偏鄉往往缺乏師資,應該思考要怎麼讓老師願意留下來;他認為可以思索從制度面調整,像是偏鄉加給、轉型實驗學校,或輪調制度等方式。
有地方教育官員表示,推廣雙語教育需要雙語教師,但目前並沒有明確定義何為「雙語教師」,在少子化下常有減班、員額控管情況,大多數縣市招聘也需考慮一般學科教師的比例,若沒有清楚定義,地方實際執行時只能瞎子摸象。
現有人才成即戰力 立委:未來培訓、聘雙管齊下
面對師資缺乏困境,林奕華認為就現階段來說,首先要從現有教師裡找出有能力進行雙語教育的老師,並先從跟考試無關的科目進行,否則容易有學習進度的爭議; 同時須從師培制度著手,台灣很多人有優秀英語能力,如果願意考教師證,都可以來當老師。
長期來講,林奕華則指出,教育部必須討論未來招聘老師時,是否要求英語教學能力,另外應該更完善雙語教師的待遇配套措施,提出誘因讓教師願意投入。
防本末倒置 學者:雙語教師的學科能力必須夠強
林子斌則提醒,聘用本國教師的重要前提是,教師學科能力必須要夠強,不能本末倒置,像要做數學的雙語教學,不能只聘英文好但數學不夠水準的老師,學科能力才是基本,語言只是加分,不要為了雙語教育而聘學科程度不夠的老師,否則倒楣的還是學生。
林子斌指出,雙語教育是為了讓學生知道2語言都可以用,不用害怕開口,「真正的英語教學還是回歸英文課,不能要求學科老師都變英文老師」;而英文老師可協助其他老師,如理化老師清楚學生的理化程度,但不會知道他們的英文程度,英文老師可建議雙語教學時可以用用什麼單字、句型或文法。
在推動教師投入雙語教育的誘因上,林子斌則從本身接觸師培生經驗指出,其實只要開出雙語教師職缺,對還沒正式教職的人,本身就是很大誘因 。
林子斌說明,許多老師對教學是真的有熱誠,在制度上,若教師想進行雙語教學,就該提供通暢的進修管道,甚至給予1周1到2天的公假去進修語言能力跟教學技巧,讓老師不用擔心課務。且進修是公費支應,等於免費幫老師提升能力,即便不一定能加薪,還是會有很多老師願意做,而不是指派工作,卻不給時間進修。
雙語教育人才將攀升 教育部提3機制派吸教師共同加入
教育部則表示,在吸引教師投入雙語教育的誘因上,目前提供機制,首先將選送部分學科教師赴海外短期進修,再者為增聘外籍教師,並推動與本國教師共同備課,第三則是補助款機制,包含教師雙語教學專業增能費用、進行雙語教師每週減授1至2節鐘點費用等。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