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諾貝爾和平獎來說,習近平是個風險與回報雙高的潛在標的,台海的和平無疑是上選好題,中國的民主深化更是足以和結束冷戰比肩的大文章。對於習近平來說,和平獎的加持,是他可以卸下歷史包袱,超越普丁(Vladimir Putin)的唯一機會。
須知諾貝爾和平獎一九九三年曾經同時頒給南非的曼德拉(Nelson Mandela)與戴克拉克(F. W. de Klerk),以確保南非的種族和解可以持續。但二○○○年卻只頒給南韓總統的金大中,完全排除了獨裁者金正日。習的處境類似戴克拉克,但他目前的做法卻在兩金之間搖擺。
脫去了利益與強制的鎖鏈,中國是一個沒有人願意為別人負責的體制。拆房開路,招商引資的行當固然十分嫻熟,但愈是關乎整體利益的大事,愈是頑固僵化與沒人負責。習一人身兼多職,只能說明他的確是孤家寡人。
也許習不必為法輪功及勞教負起全部的道義責任,城管、惡警殺人也未必都能算習的帳,但劉曉波是必須通過政治局討論的大案,習的政治對手也必定會以此相要脅,維穩的打手們將視劉案終結為瓦解民運的收官之作。
固然不必低估習所面對的凶險,但看來習近平必須想清楚劉曉波其人所言代表的意義。劉曉波的憲章提案像一根繩子,把習近平和諾貝爾獎代表的普世價值聯繫起來,將來中國的重大改革,都會像是對這份文件的致意。而劉羸弱的生命也像一條紅線,標示著體制僅存的良知,如果這條紅線斷在統治者手裡,往後手段可以沒有底線,人性可以無限沉淪。
習會親手葬送歷史贈予的和解良機?
無論習是否退讓,劉曉波已經注定留名青史。習近平若能清楚這位良心犯的心志與自己的處境,就該瞭解能做的選擇並不多。只要劉曉波在人生的最終階段,無法自由地離開監獄和病房,習就是親手葬送了歷史贈予的和解良機。中止劉曉波生命的不是疾病,而是冷血的體制。
在直播當道的年代,真正關乎人命與時代的迫切大事反而進不了主流的視野。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周,可能是劉曉波一生中最關鍵的時刻,也是預示中國改革甚至兩岸吉凶的重要癥候。不論從自保還是人道出發,台灣都應該毫無保留地聲援劉曉波。
如果劉曉波真的在無理的羈押中求仁得仁,沒有人是輸家,除了習近平。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於 1584期《新新聞》。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