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另外一個新舊衝突的案例,Obike是創新還是成本社會化?

2017-07-14 08:10

? 人氣

但現實世界則出現不少共享經濟的「變形」,甚至是「假冒品」。中國這1年來堪稱共享單車黃金期,幾家打著共享單車名號的企業,搞了幾番融資之後,「圈下」了快200億美元;但實際上這些企業並非真正的「共享」,而是搞「單車出租」。而這些出租單車占據公共空間、隨意棄置,如上中國的失竊與毀壞比率過高,開始有廠商倒閉退出市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更慘的則是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研究,2017年共享單車預計總投放量接近2千萬輛,這些單車已占滿許多公共空間,甚至連馬路都不放過,引發強大的民怨;更讓人擔心的是因毀損嚴重,這些單車報廢後產生的廢金屬,號稱相當於「5艘航空母艦結構鋼的重量」。

因此,對這波的Obike單車潮,地方政府反應激烈而快速,可以理解;不過,不能否認Obike作為減碳的公共運輸工具有其意義,而其「隨借隨還」的方式亦有其利基,政府該作的是儘快訂出規則將其納入管理,例如停車地點、投放數量該有一定的規範,甚至因其大量單車使用公共空間而需繳納租金。

雖然共享單車該納入管理,不過,最讓人擔心的是政府「一管就死」,如果政府允許的停車點少又遠,就失去其便利性;如果核准的投放量不足,也同樣影響使用者。因此,地方政府是該儘快訂出合理的管理辦法,讓類似Obike這種單車出租有生存空間。至於Obike本身,則該記取UBER教訓,別打著「共享」旗號就要「諸法皆空」、萬物退讓。

地方政府不宜完全用舊思維看新事物,Obike也不必打著創新旗號要所有法令、政策配合,而蓄意忘記自己占了這個社會便宜;希望這次兩造可找出均衡點,別重蹈UBER的覆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