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勞動部宣布年底啟動勞保年金改革,這是「年改拼圖」中的最後一塊,也是最大一塊,當時不敢動,大選後再無連任壓力後就能啟動,因為勞保年改不論如何改,最後勞工註定被剝一層皮。
勞動部將於年底提出勞保年金改革草案,依照勞動部長許銘春的說法,方向包括調整年資給付率、提高勞保費率速度,拉長平均投保薪資採計期間、以及提高政府每年撥補等四大方向,也將溯及既往。目標是希望改革後可延長勞保年金財務10年、20年。
勞保年金該不該啟動改革?答案當然是應該,而且是「早該啟動」;因為勞保基金從2017年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赤字,當年幸好靠勞保基金大賺近900億元,免於虧損命運;隔年沒那麼幸運,「本業」收支已是赤字、投資又虧損。依照2018年的精算報告,勞保50年未提存潛藏負債持續增加至9.11兆元,預估2026年為財務破產年限。
如果不改革,以勞保基金的基本財務格局而言,必然是收入持續減、支出快速增,破產時間不斷提前。因為少子化,每年新增的勞保人數─也就是增加的繳費勞工,越來越少,用每年新生兒人數就能預估及看出其衰頹狀:早年每年新生兒數40萬,20年前降到20多萬,現在是不到20萬,等於幾近對半砍。此外,20年的低薪魔咒,加入的年輕人普遍低薪、薪資成長慢,繳交的保費當然就少了。
收入少的同時就是支出大增。勞保年金確實是退休勞工的一大福利,對退休生活的保障更好,不過,對基金財務則是一大負擔。2009年開辦後,領取人數從6.5萬人,到2013年時已增至49.7萬;接著碰到戰後嬰兒潮世代的退休潮,領取人數快速增加,4年後的2017年就倍增破百萬人,現在以差不多每個月增加1萬多人的速度成長。
如果以台灣勞工平均約61歲左右退休(早年平均退休年齡在55歲左右,近2年延後到61歲),平均年齡以81歲計,勞工一旦領了年金平均就要領20年,然後每個月增加1萬多人來領。這讓勞保基金每年4千億的收入中,單單發年金就花掉2500億元,而且,不必再算了,這個數字是累積性、只會持續上升,絕無可能減少,最後必然走到「死亡交叉」─單是年金支出就吃掉全部收入。
這就是勞保年金現況與未來,也是必須啟動改革的原因。勞動部先定調的「改革4大方向」,也不必懷疑,基本方向一定是「砍給付,增繳費」;所以所謂的「調整年資給付率」(現在是1.55%,這是計算勞工能領取年金的重要依據),一定是往下調,例如降低到1.3%;再如「提高勞保費率速度」,所指就是費率加快增加腳步,因為現在10%的費率,其實是由當年實施初的7.5%、依規定逐年提升,現在是以每2年調高0.5個百分點速度、最後調至上限13%止,年改不但要加速調升速度,也可能提升上限。
整體所言,用白話文概括勞保年改就是:繳的勞保費增加、拿的退休年金減少。
至於年金給付到底會減多少,學者依照精算結果、考慮基金永續營運,認為要砍25-33%(即4分之1到3分之1),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每個月領2萬元年金的退休勞工,改革後只能領15000,甚至13200元。
實際結果是否會如此「慘烈」,就要看蔡政府內部的政治考量、勞工的反彈動員程度、專家學者的看法等多方角力後才知。不過,年改該如何改,要「緊一點或鬆一點」、那個族群被剝掉的皮最多,確實是一個高度政治考量的事。而勞保年金給付原本就比其它年金(如軍公教)低很多,砍太多勞工大概連基本生活都難以支應,因此很難如公教年改時一樣的減幅。
全國勞工人數號稱千萬,數量是夠多,但在年改政策上是否能凝聚足夠的共識與力量,與政府作「議價」,尚待觀察。不過,所有勞工註定要被剝至少一層皮,這應該算是「板上釘釘」確定的事─133萬領著年金的退休勞工,每個月能領的年金一定減少;千萬名工作中繳費的勞工,則是一定要多繳勞保費,大家先作好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