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到戰前法國海軍的艦艇,絕大多數都被維琪法國接管去了,所以英美為了展現對法蘭西主權的尊重,還向自由法國提供援助。比如在諾曼第戰役中,對朱諾海灘(Juno Beach)德軍砲兵陣地實施火力壓制的驅逐艦戰士號(La Combattante),就是英國提供給戴高樂的前皇家海軍狩獵級(Hunter-class)驅逐艦霍頓號(HMS Haldon)。
後來盟軍在法國境內的推進,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主力是巴頓將軍指揮的美軍第3軍團,但是為了尊重法蘭西的民族尊嚴,還是刻意安排讓雷克勒(Philippe Leclerc)將軍指揮的法軍第2裝甲師率先開入巴黎。在德國即將戰敗的時空環境下,法國成為了戰後唯一一個可以阻止蘇聯席捲歐陸的西歐國家,所以必須要在政治還有軍事上給予全方位的扶持。
美國對中華民國主權的尊重
中華民國在40年代的同盟國大戰略觀中,至少是在美國的大戰略觀中,具有比法國還要更為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羅斯福總統的規劃下,中華民國是戰後四警察的一員,被賦予了維持東亞還有西太平洋秩序的職責。然而與實現工業化又擁有眾多海外殖民地的法國不同,1944年到1945年的中華民國還是一個大而弱的國家,對美國的依賴也比法國還要更為強烈。
對於急欲重塑世界秩序的美國而言,這意味著中華民國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美國的一個市場,而且還將在一切重大的國際議題上全力配合美國。套一句聯合國成立以後的說法,那就是具有世界五強資格的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裡替美國多爭取到了一張否決權的票。而在日本被擊敗的情況下,蘇聯和英國自然成為了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
美國本來就是從英國手中獨立的前殖民地,不只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而且還對中國人過去100年遭遇到的「百年國恥」感同身受。所以美國只要展現出堅決的反殖民主義立場,就能輕而易舉得到國民政府和廣大中國人的信任。更何況與一開始是由邱吉爾扶持,等到美軍登陸北非以後才得到羅斯福承認的自由法國相比起來,中國打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就被視為100%的美國勢力範圍。
防堵共產主義方面,甚至不需要美國提出要求,蔣中正就願意扮演自由世界亞太反共急先鋒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維持一個親美又統一的中國更符合美國利益了。而要讓中國軍民支持美國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中國軍民相信美國是與他們同在,並且尊重中華民國主權的。聯合中國牽制英蘇的深遠戰略佈局,為台灣在戰後回歸中華民國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