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70多年前的「劉曉波」一個納粹囚徒的故事

2017-07-18 06:30

? 人氣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左),1934年(Bundesarchiv, Bild 183-R70579@Wikipedia / CC-BY-SA 3.0)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左),1934年(Bundesarchiv, Bild 183-R70579@Wikipedia / CC-BY-SA 3.0)

他一生對抗高壓殘酷的國家機器,所能揮動的「武器」卻只是文字;他屢遭迫害仍不改其志,有機會離開仍選擇留下;他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卻因國家卻惱羞成怒而領獎無門;這個國家機器鐵了心讓他求仁得仁,將他囚禁到病體支離的生命末期,迫不得已才從監獄送進醫院,讓他死在嚴密監控的病房之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他不是劉曉波,他的國家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是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一位德國新聞工作者、和平主義者與政治運動者,比劉曉波早75年拿諾貝爾和平獎(1935年)。劉曉波死在中國共產黨「中國夢」全盛時期,奧西茨基死在希特勒(Adolf Hitler)納粹(Nazi)夢魘初期(1938年)。

奧西茨基1889年在漢堡(Hamburg)出生的時候,他的國家還是「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掌大權的還是「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奧西茨基學歷不高,中學都沒唸完就出社會,原本想當個小公務員,但是他很快就發現,新聞記者才是他的天職。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Bundesarchiv, Bild 183-93516-0010@Wikipedia / CC BY-SA 3.0)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Bundesarchiv, Bild 183-93516-0010@Wikipedia / CC BY-SA 3.0)

歷經一戰人間煉獄 從此鼓吹反戰、民主、社會多元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西茨基被徵召入伍,親身經歷這場歷時4年、1800萬人死亡、2300萬人負傷的慘劇。從此,奧西茨基對戰爭深惡痛絕。

大戰落幕,德意志帝國換上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的新招牌,但國家機器仍是舊帝國的官僚、軍人。奧西茨基繼續投入新聞工作與政治運動,鼓吹反戰、民主、社會多元化的理念主張,當上「德國和平學會」(Deutsche Friedensgesellschaft)領導人、左派周刊《世界舞台》(Die Weltbühne)總編輯。

反戰旗幟鮮明的奧西茨基會槓上誰?不消說,勢力依然強大的德國軍方──國家防衛軍(Reichswehr)。他曾經揭發軍方組成暗殺小組、鏟除政敵。但,好戲還在後頭。

1929年3月12日的《世界舞台》(Die Weltbühne)(@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29年3月12日的《世界舞台》(Die Weltbühne)(@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叛國?力阻德國再度窮兵黷武 揭露軍方重新武裝計畫

終結一戰的《凡爾賽和約》(Traité de Versailles)全力防範德國「重新武裝」(Aufrüstung)嚴格限制戰後德國建軍:陸軍與海軍的員額與軍備都有嚴格限制,而且不得發展空軍。然而1929年3月12日,《世界舞台》刊出一篇調查報導〈德國空軍的風聲〉(Windiges aus der deutschen Luftfahrt),揭露國家防衛軍蘇聯合作組建一個「M營」(Abteilung M),祕密訓練空軍飛行員。

軍方指控《世界舞台》的報導洩密、叛國,並且採取法律行動,控告總編輯奧西茨基與撰稿記者柯瑞瑟(Walter Kreiser)。1931年11月,奧西茨基遭判重刑1年6個月,儘管有5萬多人簽署請願書,他還是在1932年5月入獄服刑,12月拜政府「耶誕特赦」之賜出獄。奧西茨基原本就患有肺結核,出獄後身體更加孱弱。

德國「重新武裝」的最大受益者是當時日漸猖獗的納粹,奧西茨基很早就開始批判其仇視猶太人的情結,也看出德國社會將一步一步陷入深淵,知道像他這樣的公共知識分子前景堪虞。但他奧西茨基拒絕離開德國。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總理;2月27日,嫁禍共產黨人的國會縱火案(Der Reichstagsbrand)發生;2月28日,奧西茨基遭到祕密警察逮捕,先關進監獄,再送往集中營。

把諾貝爾和平獎送到集中營!

就在那一年,提名奧西茨基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推薦函,雪片般湧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推薦者包括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Thomas Mann)、法國文豪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美國政治家杜威(John Dewey)。還有許多人呼籲:「把和平獎送到集中營!」

但是委員會與挪威政府畏懼納粹壓力,長期裝聾作啞,拖到提名期限已過,才雙手一攤表示今年從缺。隔年,各方聲援奧西茨基的呼聲並未消減,委員會這才「從善如流」,宣布將193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奧西茨基。當時有媒體評論,這是「當面甩法西斯主義一個耳光」。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紀念郵票,1989年發行(Autoreninformationen ansehen@Wikipedia / Gemeinfrei)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紀念郵票,1989年發行(Autoreninformationen ansehen@Wikipedia / Gemeinfrei)

希特勒政府:威脅與挪威斷交,從此禁止國民領取諾貝爾獎

希特勒政府施壓不成惱羞成怒,不准奧西茨基出國領獎,威脅要與挪威斷交,迫使挪威外交部長退出委員會,王室成員迴避出席12月的頒獎典禮。對國內,奧西茨基全面封鎖消息,從此一律禁止國民領取諾貝爾獎,新設3個科學與藝術獎項取而代之。 

奧西茨基本人也面臨巨大壓力,納粹指控他是「叛徒」,要求他主動放棄領獎,但他堅持:「我不認為領這個獎代表我自絕於德國社會。諾貝爾和平獎的重點不在國家內部政治鬥爭,而在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理解。」但他終究無法成行,繼續讓監獄和集中營磨耗生命。

1935年11月,一位國際紅十字會人員到集中營探望 奧西茨基:「他一直顫抖,臉色死白,看不出情緒反應。他的一個眼睛腫起來,牙歲被打掉好幾顆,拖著一條斷過之後沒有好好癒合的腿。」

1938年5月4日,幾天前才離開監獄的奧西茨基,在柏林一家戒備森嚴的醫院與世長辭,享年48歲,死因是長期肺結核和獄中凌虐。79年2個月又9天之後,2017年7月13日,在中國北方另一家戒備森嚴的醫院,極權體制摧殘知識分子的歷史悲劇再度上演。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雕像(@Wikipedia / )
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雕像(@Wikipedia / )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