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總統訪華的致詞稿,沒有被準確翻譯出來;台灣駐外單外被迫改名;日前又有網路媒體報導,我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計畫將部分駐台使節調往大陸,宏國恐繼巴拿馬之後,轉承認大陸。上述事件都反映出,台灣正處於外交震盪期。
雖然宏國人員調派的消息,隨即遭到宏國駐台大使謝拉否認,但是對照巴拿馬外交部長在月初剛結束的「中美洲整合體」外長會議,受到與會者的歡迎和詢問與大陸建交的始末,台灣仍應該要有外交生變的心理準備。
每當台灣被斷交的消息一出,總會引發朝野的相互指責,部分國人的情緒也會隨媒體名嘴起舞。然而國人對斷交的迷失,應該冷靜思考真正原因,才能為下一次斷交危機做準備。一般國人的迷失有以下六點:
首先,國人罵斷交國不講道義、欺騙、背叛,卻不知國際是處於無政府狀態的,亦即,國際上缺乏一個全能的主宰者,能有效仲裁不公義的事件,所以各政治實體會窮一切力量,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以便能在國際立足。一九七二年美國在與我有邦交的情形下,前總統尼克森卻訪問大陸;二0一二年巴拉圭因前總統魯戈遭罷黜,被國際抵制時,我國卻率先承認新總統。上述案例,在再說明國際關係的本質在於自身利益的考量。
其次,斷交國當然是為了經貿利益與大陸建交,但已不全然只為了金援。以巴拿馬為例,如果巴國只是為了金援,對她最有利的情況是維持與台灣外交的現狀,這樣就可以兩邊拿錢,弔足兩岸的胃口,坐收兩邊的好處。試問,大陸會因此而放棄投資巴國嗎? 當然不會,為了有效使用巴拿馬運河,大陸繼續等待的可能性較大。所以除了經濟利益之外,獲得大陸在國際政治上的支持,是斷交國的另一考量。
再者,美國在中美洲依然有影響力,只是其強度端視總統的意念。第一個中美洲與我斷交的國家哥斯達黎加,二00七年在不顧美國的關切下,與大陸建交,以換取體育館、公路和煉油廠等建設。事隔十年,美國仍然是第一大國,但在川普主政下,美國的外交政策如霧裡看花,且大陸的國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不論美國在台巴斷交上的角色如何,川普的中美洲政策有待觀察。
第四,斷交國想和大陸關係正常化,時有所聞,在李登輝時期,甚至更早。一九九九年台灣大選將至,時任連蕭競選總部總幹事的胡志強,因巴國邦誼不穩,兼程趕往巴國捐贈學校的照明設備。台巴邦交能穩固,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先生,有著不可抹滅的功勞,因為他長年經營巴國的政界和民間,使得台巴邦交能持續至今。宏國在三年前就有計畫前往大陸設辦事處,在現存的兩岸氛圍下,台宏關係有可能變動,一點都不意外。巴拉圭在魯戈時期也積極爭取與大陸來往。所以有斷交的消息不應怪單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