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每個選擇都有代價的-當網路政治成為顯學

2017-07-27 06:20

? 人氣

筆者認為,自社群網路平台取代傳統媒體成為民眾獲得資訊主流管道後,政治人物若不經營個人的社群網路主頁,似乎就自絕於主流民意了。(示意圖/pixabay)

筆者認為,自社群網路平台取代傳統媒體成為民眾獲得資訊主流管道後,政治人物若不經營個人的社群網路主頁,似乎就自絕於主流民意了。(示意圖/pixabay)

曾幾何時,國會已經不再是唯一一個吸引選民目光的政治競技場,自從臉書、Line等社群網路平台取代傳統媒體,成為民眾獲得資訊主流管道之後,政治人物如果不經營個人的社群網路主頁,似乎就自絕於主流民意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然這終究與大環境的趨勢有關,傳統媒體受到本身在先天上的侷限性,在資訊傳播的成本與效率上,無論如何不能與社群網路平台相比,而在網路這個虛擬空間中,人人幾乎都享有平等的發言權與資訊取得權,換言之,人人都可以同時是資訊的提供者與接受者,這也造就了「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君不見網路紅人與政治人物,個個爭相在社群網路平台上與網民互動,甚至三不五時來個現場直播,直接與網民交流,這在過往只有SNG車可以辦到的時代,是很難想像的。

也因此,近年來許多文獻紛紛探討社群網路平台與傳統民主政治的競合關係,有認為網路終將取代傳統代議民主的,也有認為兩者各有利弊,無法偏廢,當然也有傳統制度的擁護者。

我們並不會去討論孰優孰劣,這基本上不是問題,因為無論資訊媒介如何演變,事實上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到基本,也就是,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如何生活,也形塑了我們國家的樣貌。

舉例來說,我們都熱愛英雄,甚至想要扮演英雄,那種打擊邪惡,維護正義的形象,每每令人熱血沸騰,充滿對世間的希望,更能滿足自身被肯定的渴望。社群網路很大一部分滿足了我們的這種期望,我們可以在某些社群網路的社團中,扮演正義使者,上傳各式各樣的現場實況照片與影片來揭發這個社會的不公不義,我們也可以因為看到政治人物,在個人頁面中針對時事作出批評,甚至揭發行政單位的弊端而感到大快人心,甚至我們這些觀眾還可以與之對話,在在都滿足了我們內在的「英雄主義」。

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個選擇都是有代價的,正如前面所述,我們的選擇決定了國家的樣貌。如果我們決定擁抱網路的這種新政治參與型態,則我們必須去了解到,正因為網路的資訊傳播速度非常之快,資訊量也十分的龐大,因此,抓住使用者的目光,很多時候是比資訊的完整與正確性還要優先的,更直白的講,以前我們對於八卦雜誌是又愛又恨,一邊愛它的爆料,又一邊恨它的腥羶色,對照如今網路的生態,其實只是重演一次當初八卦雜誌來台時的那一套故事而已,而對國家社會的衝擊,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時,網路這個看似自由開放的空間,其實依然充滿著無形的隔閡,一來是各個資訊平台間使用者與資訊傳遞的限制,二來是使用者自身對於議題的意識型態基本上決定了獲取資訊的管道,因此,除非有意識地去參考對於特定議題不同角度的看法,否則網路上的一言堂現象常常是更為極端的,這與當初期望網路帶來更公開透明的討論,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面對這樣勢不可擋的現象,有兩句古人名言,或許可以提供我們在這波網路浪潮襲來之際,可以站穩腳步的方法。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另外,佛陀也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為敬」。孟子是希望我們不要完全相信書上所載,要有自己思考辯證的能力,而佛陀也希望眾生不要因為說話的人之地位,影響自身是否相信其所說,這是不對的,應該要抱持著鍊金時那種反覆鍛鍊,求取至善的態度,來仔細辯證言論的真實性。千百年以前的道理,到現在依然適用,假使我們都能抱持著這樣的態度來利用網路,看待各種網路上流轉的資訊,或許我們所期望的那個人人自由平等,話語都能被聽見並討論的世界,終有一天會來臨吧!

*作者為國會助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