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冠病毒疫苗問世的速度,可能會領先於其他國家,截至目前,全球進入最終臨床試驗階段的11種疫苗候選藥物中,有4款是由中國公司開發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生物安全顧問吳桂珍指出,中國一般公民最早可以在11月開始接種疫苗。美國也有4款候選疫苗,但由於監管機構與藥廠承諾會謹慎評估疫苗安全性,所以基本不可能在11月3日美國大選前上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直言,美國嚴格的醫藥安全規範改變了疫苗競賽的戰況,現在戰況對中國有利,因為中國是一個政治凌駕個人意願、商業行為的國家,所有規則或規範都可以按照當局需要而變。
中國疫苗上市只剩最後一哩路
美國疫苗領先廠商莫德納(Moderna)表示,至少要到11月25日才能準備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同時,另一家領跑廠商、英國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在美國的第三期試驗已經暫停,因為上個月有英國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因此美國監管單位仍不允許重啟試驗。
CNN指出,在國家民族自尊的驅使下,中國特別想要在疫苗競賽拔得頭籌,北京當局多次敦促科學家加快研發速度,盯促藥廠把研發工作視為「重要政治工作」。中國研發領跑者包含,中國醫藥集團旗下公司「中國生物」研發的兩款滅活疫苗,康希諾生物與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科興生物研發的滅活疫苗。
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上個月表示,該公司研製疫苗的進展「比預期要快」,已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秘魯、摩洛哥和阿根廷等國家進行第三期試驗,共有4萬2000名參與者,離完成新冠疫苗科技攻關只剩最後一公里。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延中向CNN表示:「我相信他們(中國)很可能第一個宣布成功開發疫苗,但關鍵問題是,國際社會特別是科學界對它的認可程度。」
「犧牲精神」換來的速度
疫苗研發通常需要耗費數年,但是新冠病毒已在全球奪走一百萬多人的性命,科學家不得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新冠疫苗,與死神搏鬥。中國加快研發速度的方式還包括「在正常監管批准程序之外,對數十萬人進行臨床測試」,此舉極具爭議,但這種以身試驗的犧牲精神卻備受讚揚。
7月以來,中國疫苗領頭羊在政府批准「緊急使用」下,開始對從事「高風險」職業的人員(包括醫務工作者和邊防人員)施打還在第三期試驗當中的疫苗。專家擔心,一般民眾面臨出現未知副作用的風險,而中國製藥商正在冒著與國際道德和安全規範相抵觸的風險。黃延中表示:「儘管官方聲稱疫苗安全有效,但在獲得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系統性數據之前,讓那麼多人接種恐怕不是明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