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根斯坦:蛻變
維根斯坦真的知道這個決定的後果有多嚴重嗎?他跟兄弟姐妹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嗎?他是不是三思一下比較好?不,他完全不想重新考慮。「那好吧,」維根斯坦的家庭律師嘆氣說,「所以您已經下定決心要財務自殺了。」確實。維根斯坦的決心十分堅定。他不但不猶豫,而且(這時他身上的白色少尉軍服還沒換下)還特意追問了好幾次,是否他這次簽下名字之後,就絕對不可逆地放棄了他所有的財產,而且沒有漏洞或特別條款可鑽、也沒有撤銷的餘地。財務自殺,這個說法真不錯。
這時維根斯坦回到維也納還不到一個星期。他是從義大利戰俘營返鄉的最後一批軍官。此時,在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這一天,他在一間氣派的律師事務所裡,把他所有財產—價值約當今的數億歐元—過戶到他的兄姐名下:赫爾米娜(Hermine)、海倫娜(Helene)以及保羅(Paul)。維也納昔日是帝國首府,現在則是個卑微的、破產的阿爾卑斯山共和國的首都;在戰後的第一個夏季,這個國家正處在混亂的邊緣。因為戰亂的緣故,奧地利居民半數以上都支持併入(同樣陷入分裂的)德國,不過一戰的戰勝國對此表示反對。在這個夏季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奧地利兒童得不到足夠的糧食;通貨膨脹讓食品價格一飛沖天,貨幣價值直線下跌,城裡的道德秩序也蕩然無存。哈布斯堡王朝舊日的社會階層已全面崩解,而新的機構與制度還無法正常運作。沒有任何事情一如往昔,包括這位此時三十歲的維根斯坦,也因為這幾年的戰爭經歷而變了一個人。
一九一四年夏天,戰爭才剛爆發沒幾天,維根斯坦就自願登記入伍;他希望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人生。他出身於維也納頂尖的上層社會,家族是歐洲財力最雄厚的工業巨頭之一,劍橋大學畢業生;他當時已經被視為百年一見的哲學天才,羅素與弗雷格(Gottlob Frege)等師長對他期望極高,相信他能做出「重大的下一步」。某種角度來說,這場戰爭完全實現了維根斯坦個人的期望:他展現了勇氣,在加利西亞(Galizien)、俄羅斯以及義大利的前線服役期間不只一次面臨死亡的威脅、開槍殺過人、在閱讀托爾斯泰(Leo Tolstoi)的一本小書時找到了基督的信仰,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前線擔任哨兵的漫長夜晚裡完成了他的哲學著作:他深信這本書不只是哲學發展的「重大的下一步」,甚至還是最後與終極的一步。
然而這實際上達成了什麼事呢?基本上什麼也沒發生。至少對他來說是如此,因為他每天都還是會突然陷入「這一切都毫無意義」的痛苦之中。一九一八年夏天,在最後一次上前線之前的返鄉假期裡,他為《邏輯哲學論叢》做了最後的修改;在前言裡他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