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兩岸情勢緩和,台灣經濟疲軟,政府預算拮据。有人質疑:台灣還需要國防嗎?其實,台灣需要國防至少有4個原因:
●嚇阻共軍犯台:台灣備有國防能量,使北京若以武力犯台必付出代價。若北京內部鷹派主張對台動武,北京內部穩重派將以武力對台代價太高,說服鷹派放棄對台動武。
●兩岸談判的後盾:如果將來兩岸展開談判,台灣若無國防做後盾,將陷入予取予求之劣勢。即使在兩岸和平時期,台灣的軍力不可或缺。正如歐洲中立國瑞士(1815之後)和之前的瑞典(1812-1995),都有精良的武力做後盾的道理是一樣的。
●護漁護島:台灣與菲律賓、日本等鄰國常有漁事糾紛。台灣漁船常遭扣留。在可能情形下,台灣海軍至少能馳援保護漁民。台灣在南沙太平島的疆域更需要軍力護衛。台灣的國防軍力不只是對付共軍的威脅而已。
●救災:世界進入21世紀,「非傳統安全」的威脅上升。全球天然和人為災害頻仍。雪災、森林火災、地震、火山爆發、海嘯、海盜劫船、恐怖攻擊、傳染病變多。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國,都更重視發展「戰爭以外的軍事行動」能力,台灣如何能例外?台灣加強此種能力,可因應國內災變,也可參與國際救援。
解除台灣國防桎梏:戰略防守、戰術攻擊、多重嚇阻、聚散自如
台灣國防最明顯而具體的困境有2。一是經濟疲軟,購買昂貴的高科技武器,錢從哪兒來?二是即使有錢買,賣主(美國)願意出售給台灣嗎?例如,台灣多年來對美要求購買F16 -C&D戰機,但一直無法如願。雖然韓國都從美獲得F16- C&D戰機,台灣就是不能。
若台灣寄望於性格善變、團隊多事的川普總統大力軍援台灣,實際嗎?解放軍已快速現代化,多核彈頭的東風-41洲際飛彈可打擊全美。共軍專打航母戰鬥群的東風-21D及東風-26,還有自潛艇發射的巡弋飛彈,都可讓馳援台海的美軍躊躇不前。1995—96年台海危機時,美軍派2艘航母戰鬥群前來嚇阻共軍的場面不再可能出現。
美軍不到,國軍抵擋共軍即使數周,最後也無力固守。嚇阻共軍登台最有效的選項,無法靠軍力,必需靠心理。
因此,台灣必須放棄傳統思維,另找國防的出路。出路有2:一是重訂國防指導原則,由文字累贅、語意軟弱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調整為「戰略防守、戰術攻擊、多重嚇阻、聚散自如」,減縮版為「戰略防守、多重嚇阻」,為2009年4月筆者中斌所提出之建議 。二是培養廉價制敵的「水泥叢林的游擊戰」能力。
原來國防指導原則中的「防衛」與「固守」意義重疊,單說「防衛」已足夠,多說「固守」有壯膽之嫌。單說「嚇阻」已足夠,多說「有效」,反而引人聯想「難道有無效之可能?」,不免沾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