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壽命,延長了什麼?《如何老去》選摘(1)

2017-08-26 05:10

? 人氣

作者認為,雖然因為醫藥的進步,在今天可以特意用人為的方式,使一些生理機能已經衰弱的人活得更久一點。隨著人距離生物學上的生存極限越來越近,生活水準提高帶來的回報,將越來越少,進而到達某一個平台期。(資料照,取自軍聞社)

作者認為,雖然因為醫藥的進步,在今天可以特意用人為的方式,使一些生理機能已經衰弱的人活得更久一點。隨著人距離生物學上的生存極限越來越近,生活水準提高帶來的回報,將越來越少,進而到達某一個平台期。(資料照,取自軍聞社)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中,預期壽命已經差不多達到八十歲。我們會進入這樣的一種公路電影式的畫面想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在人生道路上行進時,我們也在接受著時光的餽贈。如同我們在一條在建的高速公路上行駛,同時築路機又以可觀的加速度延長著道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這真是一個好時代。

「非常長的壽命,可能是現在發達國家的大部分人的命運。」一位丹麥老年病學家說。

樂觀的專家們做出這樣的預測:「近一百六十多年來,壽命期限一直以直線上升,這種線性的進步,並沒有顯示人類壽命期限將會達到極致。」在最長壽的人群中,壽命仍在繼續進步,我們並沒有達到極限。

有另外一種聲音,打斷這種「單純線性預測」的「不斷向前」:在對壽命做這些線性的預測時,需要放寬視野。歷史中平均壽命的長期增長,有時在這裡或那裡被打斷,會被大規模的戰爭打斷、被饑荒打斷、被瘟疫打斷……呈現鋸齒狀,凹凸不平。十四世紀的瘟疫殺死了幾乎一半的歐洲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五千多萬人失去生命。俄國男人在戰爭中死亡眾多,以至在整整一代人中,強壯的男人嚴重缺失。隨後,俄羅斯男人的平均壽命再次下降,原因是:太少的工作、太少的食物和藥品、太多的伏特加和菸草。

二戰-庫斯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此戰為納粹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大規模戰略性攻擊,為東線戰場戰略主動權易手的轉捩點。(取自網路)
二戰使俄國強壯男性嚴重缺失,造成俄羅斯男人的平均壽命下降。圖為德蘇庫斯克會戰,雙方投入超過268萬名士兵,傷亡慘重,也是東線戰場轉捩點。(取自網路)

有一些保守的人口學家認為,我們已處於平均壽命的極限。未來一百年的時間內,我們不可能再提升平均壽命:美國的平均壽命將會下降,一如在俄羅斯,原因在於如此多的漢堡和炸薯條。此外,如同比較動物和人的壽命,差異可能不僅是年齡而已。成長在大自然中鳥類的壽命,與動物園中同種鳥類的壽命,這兩個作比較,其實沒什麼意義。為什麼?因為不管是試管、汽車、電腦,或人類……被損壞的理由有很多種—東西本身的脆弱性,它們所生存的環境是否艱苦、運氣的好壞,以及假如它們會老、它們隨時間變脆弱的速度……壽命的長短,其實包含了上面所有的原因。

在準備談論長壽之前,先來釐清幾個深層的問題和定義,它有助於我們一步步接近本質問題。比如,人類壽命大幅提升,是因為我們身體的「衰老」比一千年前延緩了嗎?延緩了死亡,是否因為延緩了衰老的起步時間點和衰老的過程?現在人的壽命比以前長,這是否代表著人老化的速度變慢了呢?在過去的幾千年裡,人的身體是否有了任何改變?我們今天的生活形態,究竟是加速還是延緩我們的老化,各種醫療手段是否更多的是在維持我們不死去但也「病怏怏地活著」的日子?

在上一節,列出的各歷史階段的壽命數字,其實是「平均壽命」、「預期可以活到的壽命」。假設有一個群體,它的嬰兒在五歲之前的死亡率是一半,但其他的人都活到九十歲,那麼這個群的平均壽命會只有四十多歲而已。這個四十多歲是「平均壽命」,它不是這個群體大人真正的生命長度,真正可以活到的「壽命」。這裡穿插一句:其實在過去,醫療不發達國家的嬰兒和兒童死亡率常被低估,因為當時人的壽命有多長是從墓碑上去算的,或者考古學家從挖出來的骨頭去估計死亡年齡的。在許多文化裡,嬰兒的死亡並不進行記載,也沒有喪葬儀式。這樣下來,即便是已經很低的「平均壽命」,依舊是偏高估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