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基本工資22K 拍板,不知該笑還是該哭

2017-08-19 07:30

? 人氣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動部部長林美珠強勢通過22K 基本工資案。(甘岱民攝)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動部部長林美珠強勢通過22K 基本工資案。(甘岱民攝)

經過七小時「馬拉松談判」,蔡政府第二次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儘管七大工商團體表示異議,會中表明反對,但在在未經表決的情況下,由勞動部長林美珠以「多數決」強勢定案,敲定基本工資漲幅4.72%,月薪從去年的2萬1,009元,終於達到2萬2000元,時薪則從133元調到140元;對比一個月前南韓基本工資調幅達16.6%(月薪約為台幣4.2萬),只能說勞工還是笑不出來,而資方撂話,「因此排擠弱勢勞工,勞動部後果自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什麼會排擠弱勢勞工?資方的說法是,22K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普遍現象,一旦基本工資拍板,未來企業主在聘雇勞工時,「當然會」優先雇用大學畢業生,如此則將傷害弱勢勞工,此言是否成理,需要事實驗證,畢竟工作有沒有人做,除了看薪資,還要看工作內容。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15日率商總理監事赴立院拜會立法院長蘇嘉全,賴正鎰認為,調整基本工資與公務員調薪、一例一休修法是息息相關。(林瑋豐攝)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15日率商總理監事赴立院拜會立法院長蘇嘉全,賴正鎰認為,調整基本工資與公務員調薪、一例一休修法是息息相關。(林瑋豐攝)

工商團體的反對有沒有道理呢?不能說沒有,畢竟經濟確實並無明顯起色,而去年「一例一休」的爭議,迄今仍未得到解決,事實上,在審議委員會開會前,工商團體的態度明顯是要以再修勞基法為談判籌碼,但對民意聲望低迷的蔡政府而言,一例一休一時半刻還修不了,基本工資再維持不變,那就是勞資兩端都落空,即使資方估計調高基本工資後企業要年增200億以上營運成本,調高基本工資還是成為必然的抉擇,這說明了為什麼林美珠會立場堅定,非調不可,頂多在調幅上壓低勞工團體的期望和要求,22K成了滿足勞工的「最低門檻」。

事實上,22K在台灣早已成為「低薪時代」的代名詞,緣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平均薪次退回十多年前的水準,於是馬政府推出「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以補貼企業的方式,讓企業聘用大學畢業生,包括實領薪資與勞健保加總大概有2萬6千多,而當年被聘用大學生實價約莫在2萬1千多元。這個政策到底好不好,從降低政府失業率而言,大概發揮小小的作用,但是,計畫到底算不算成功,並未看到具體的追蹤,估計當年有四成企業用了這個計畫,而且聘雇人員時不論薪水是否高於這個標準,但都以「一年為期」,換言之,期限一到,當政府補助停止之際,沒有人再關切過去一年曾經被聘用的大學以上畢業生到底是繼續就業還是就此失業?

可以確知的是,基本工資從2010年到2016年,每年調整的結果,直到去年蔡政府就任,始終未達22K,除了2011年調幅達到5.03%,以及去年的5%外,歷次都只能「微調」1~3%,這樣的調幅對企業而言,或許因為員工人數多而負荷沈重,但對勞工而言,真的就是一天多一顆茶葉蛋(物價上漲後,要支應這顆茶葉蛋都不容易)。以這次調整為例,勞動部以維持去年5%為基準,得到的基本工資是2萬2060元,最後為「顧及資方顏面」,刪掉60元零頭,佔調幅的0.3%,「在中南部可以買一個便當」。

20170818-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工團體會前於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甘岱民攝)
20170818-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工團體會前於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甘岱民攝)

一個便當,大概不會讓勞資雙方撕破臉,不過,一個月每人最低工資上調一千元,年增200億營運原本,企業主大概很難擺出好臉色。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壓低工資,讓勞工勒緊褲帶,維持最低消費力,或沒有消費力,對提振景氣不會有任何作用,只會陷入低薪景氣低迷的惡性循環,而帶著滿腔怒火或怨氣的勞工,對企業也難以起到正向激勵。

台灣早已走過低人力成本加工年代,也經歷過經濟起飛的高薪資輝煌歲月,從1968年通過「基本工資暫行辦法」到1988年通過「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的20年裡,台灣經濟飆速飛昇,基本工資從600元調高到8100元,更多行業的月薪遠遠高過此數,22K甚至是30年前部份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比諸物價房價30年一路攀高的不可逆趨勢,靠這份「地板」月薪過子,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依舊辛苦,而是更為辛苦,但不論如何,終究還是調了,勞工未必給予讚聲,但勉為其難少給點噓聲,至於企業主冷臉以對,蔡政府少花心思搞政治,多用力氣拚經濟,至少給企業一個拚回200億營運成本的機會,就阿彌陀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