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已經底定的「十二年國教語文領綱」,因為2016年政黨輪替後,課綱重審,於是有關高中國文教學數個重要元素:文白比例、共同核心選文、文化教材範圍,因為有學生代表提議,進入全面重新審議。
近日「十二年國教語文領綱」的審議之所以引發爭議,關鍵出在幾個核心的因素:
一、 文白比例:95、99、101課綱,高中3年文言文比例是45%、55%、65%,逐年遞增,此次修訂,將大幅腰斬到30%以下。
二、 核心選文:為因應一綱多本,為免學生因應考試的多個版本的夢魘,核心選文有助於教科書編輯上,能有聚焦的選文。「十二年國教語文領綱」原定案40篇選文,降到10篇,甚至有提案廢除核心選文。
三、 文化教材:刪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建議授課年段及選材範圍,且刪除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的選文規定。
四、 課審會權限爭議:課綱修訂,由各領域專家組成「課綱委員會」,歷經會議、公聽與反覆會議提出,但課審會議之「普通高中分組」不接受,由生物、地理、自然等各科委員與學生代表,提出選文內容,還進行網路投票,決定出10篇選文。
在備受質疑聲中,課審會中有委員公布了網路得票前十名:
(一) 桃花源記:270票
(二) 赤壁賦:239票
(三) 望玉山記:224票
(四) 番社過年歌:221票
(五) 大甲婦:206票
(六) 七星墩山蹈雪記:195票
(七) 赤崁筆談:海船:191票
(八) 送王君入監獄序:171票
(九) 鴻門宴:162票
(十) 岳陽樓記:161票
原本學生共同學習的40篇選文中,一夕之間,只剩下桃花源記、赤壁賦、鴻門宴與岳陽樓記,原本教科書中優美的經典台灣古典文學作品,郁永河的《裨海紀遊》選,鄭用錫的〈勸和論〉,以及連橫的〈台灣通史序〉,就一夕退出教科書。
過去因為「課綱微調」引發爭議、抗爭與衝突,我們可以理解為史觀差異的溝通與對話。但是這次「十二年國教語文領綱」的審查與討論,已經嚴重傷害了台灣未來文學、語文教育的發展,程序的不正義與黑箱,更令人匪夷所思。至少產生幾個顯而易見的弊端:
一、 高中國文文言文比例一旦下降到30%,將低於目前國中三年級的35%,並不符合十二年國教循序漸進的學生能力要求。
二、 相較於中國大陸、香港與馬來西亞高中國文教材,重視文言文與世界文學,台灣的變革缺乏方向,勢必導致高中國文學生語文能力、識讀經典文化的能力,將遠低於國際中文學習標準。
三、 文學經典的確認,要仰賴學養深厚的學者專家,無論是台灣或中國大陸的古典文學,台灣都有浸淫深厚的學者可供諮詢,課審會逕自決議,並不妥當,也引發多方質疑。
四、 中華文化教材是否應當教?教哪些內容?已經無人聞問。
五、 國文教育長期不重視世界文學、小說、戲劇、應用文、演講、辯論等類型與議題,也乏人討論。
課審會「普通高中分組」如對「十二年國教語文領綱」有諸多不滿,行政程序上,應當退回專家組成的課綱會議再議,屆時再深入討論,廣開公聽。
文學與語文的教育,看似無用,實有大用,看似不合時宜,其實經世治國,還請各界多關心此一「大問題」,救救孩子們!
經典文學不只是文學,也可以是地理,被「取消」的《裨海紀遊》,高中地理科老師廖振順就用Google Earth與地理專業知識製作出精彩的動態影片,讓先輩的文學與地理結合。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本文原刊《筆震》論壇,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