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只顧著自己眼中沒有其他人/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不懂得犧牲只想過得安穩」
「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只聽見期盼卻不曾看到未來/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委屈時只敢這樣喃喃自語」
——好樂團〈他們說我是沒用的年輕人〉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說,協會最近有個活動會用這首歌當主題曲,「這首歌也反映年輕世代的苦悶,還有一種微弱吶喊,說他們沒有大志向,只有小確幸,其實他們也希望有,只是他們有不同的苦悶。」
為什麼會談到年輕世代的苦悶?時間回到11月中旬,台大在5天內連續發生3起學生自殺事件,而不僅台大,海科大、成大等校陸續也發生學子走上絕路的憾事,在在引起社會議論。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備詢時指出,去年全國大專院校有59名學生輕生致死,今年截至11月16日,各級學校則有76名學生自殺致死。
自殺率上升的問題,不只存在校園內。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從2017年的193人,在去年增加為257人,死亡率更達近10年來高點,相較其他年齡層明顯呈現上升趨勢。
世代憂鬱席捲全球 日、韓年輕族群自殺率上升
張家銘指出,年輕人陷入無力、憂鬱的現象,其實並非是台灣獨有,如鄰近的日韓或美國都有類似情況,「這是現在世界各國都需要注意的問題。」
根據日本警察廳及厚生勞動省報告顯示,日本2019年自殺人數共2萬169人,自殺率為十萬分之16,不管人數或者比率,皆是1978年以來新低;唯獨20歲以下自殺人數年增60人,達到659人。
南韓2019年自殺率於OECD國家居冠,自殺問題嚴重,甚至有網友自嘲為「地獄朝鮮」、「自殺共和國」。據衛生部統計,2015-2019年間試圖自殺、自殘的年輕人總數為3萬4552人;因自殺未遂或自殘而送醫的9-24歲年輕人,在2019年達到9828人,比2015年的4947人增加將近2倍。
在美國,大學生自殺未遂比率從2013年的0.7%,增加為2018年的1.8%,有中度到重度憂鬱症的大學生比率,2007年時為23.2%,2018年已上升到41.1%。
「別人看起來都比我好」──令人窒息的雲端形象競賽
「我覺得這個世代的問題,顯然跟過去不一樣。」張家銘說,2000年以後出生的青少年,被稱作Z世代,出生時已經是網路世界,個個手機不離身,上臉書、Instagrm或看YouTube是固定習慣,但卻容易造成網路成癮,跟潛在情緒問題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