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雜誌精選 :梅蘭芳生前死後

2017-09-28 05:20

? 人氣

作者提到,梅蘭芳傳人梅葆玖提到文革京劇的大改革,自己在運動中得到很大提高,認為京劇應當而且必須往現代革命京劇如《紅燈記》這條路走,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是唯一不移的道路。(微博)

作者提到,梅蘭芳傳人梅葆玖提到文革京劇的大改革,自己在運動中得到很大提高,認為京劇應當而且必須往現代革命京劇如《紅燈記》這條路走,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是唯一不移的道路。(微博)

梅蘭芳先生逝世迄今,已經十一年了,最近仍有讀者來函詢問關於梅蘭芳當年在香港演出情況的,但我那時也不在香港,因之在半月之間,先後訪問了曾請梅蘭芳在香港灌唱片的梁基浩先生、梅蘭芳在香港利舞台演出的戲院經理袁耀鴻先生以及好幾位和梅氏有關久居香港而且愛好戲劇的老友,綜台報導如後;另外要感謝的是名琴師馮鶴亭先生,他是第一次跟梅蘭芳劇團到香港來的成員之一,他提供給我的材料,就是一篇詳實的報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往來香港廣州

民國二十年春天,梅先生帶了他的劇團到廣州和香港兩地作巡迴演出,由南洋菸草公司主辦,一切戲目、說明書,都有該公司出品的香菸廣告,聽說全團包銀是港幣十五萬元,可謂豪舉。梅劇團登場,每客奉送一本戲目,另外贈送曲本一冊,包括全部唱詞,和後來的小戲考一樣。那時這種小本子很名貴,因為在從前戲班裡的劇本是不肯隨便給人的,也是梅先生以身作則最先的創舉,這倒是給了劇團中一班基本演員的一個好機會,大家在廣州、香港搜羅了這些本子回上海之後,許多名伶名票都願意出相當的代價搜購,每人可以賺些額外的收入;附圖的一冊《天女散花》就是四十年以前的印刷品,除了梅蘭芳主演的天女之外,還有朱桂芳演的花奴、王多壽演如來佛維摩居士、高連峰演小沙彌,李桐芳、呂硯琴演仙女,孫小山演文殊力士等。前場由張如庭演《珠簾寨》,金少山演《草橋關》。那時梅的劇團音樂組很講究,例如《天女散花》即分由二班場面奏樂,京戲部分由一位馬老先生打鼓,崑曲部分則由一位唐老先生打鼓,先京後崑。

崑曲方面,另有一位吹笛,一位吹笙,京劇場面方面則由徐蘭沅先生獨擋一面;因為那次王少卿沒有來,由彈三絃的霍文元兼拉二胡;霍文元肚子很寬,梅劇團新戲中的插曲,都由他按譜。還有一位藝名瞎七的,名叫孫惠亭,專彈月琴,他是梅劇團音樂組的領導人,官稱場面頭,所有場面上的工作人員,全得聽他的話。彈月琴的人管的樂器很多,又得打鬧鈸,吹鎖吶,吹笛子,全有他的份,還要帶一把胡琴;要是琴師誤場,或是臨時胡琴絃線斷了,就要彈月琴的人接上去拉,這是戲班裡的規矩;彈三絃的不會拉胡琴無所謂;彈月琴的就非會操琴不可,還得能吹,才能坐上這彈月琴的位子。

徐蘭沅六場通透,能打能拉,有戲德,有人向他請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以梅劇團此次在香港演出來說,有一天派了金少山的《刺王僚》,這齣戲的花臉唱工繁重,西皮倒板原板轉二六快板,不容易拉,我(馮鶴亭自稱)那時候初旁角兒,雖然我是金三爺的私房琴師,但是從前戲班中規矩很大,稱為有王法的所在,要是沒有把握,決不敢上台伴奏,我也知道這齣戲不能胡來,只好搬兵求救,親自趕到德輔道中新亞酒店,把原因講給徐先生聽,請他當晚這齣《刺王僚》辛苦辛苦,幫一次忙。徐蘭沅一口答應,並且說:「我來給您說說,還是你上去拉,我在你旁邊站著。」我是說什麼也不敢上去,徐先生說:「那麼今天晚上我拉,您在旁邊聽著,下次再演,一定要你自己拉了。」我唯唯受教,連學帶聽,方才把這齣《刺王僚》學會。金少山那晚唱得痛快,完戲之後,誇獎於我;因那時梅劇團用紗幕遮住場面,台上演員看不見音樂人員。我說今天晚上的戲不是我拉的,是徐大爺拉的胡琴,金三爺說:「小馮,就憑你動得出這腦筋,搬出徐大爺來教你,你就是個有造化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