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許多人預測中國在國際上將日益孤立,不過,現實世界未必如此,反而是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繼續過關斬將:最新一例是歐盟不顧美國的意見,趕在年底前與中國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從中美貿易戰開始一路走下來,不論是新疆教育營事件、香港反送中與國安法事件,加上新冠疫情始自中國終而衝擊全球、美日等國政策性要移出在中國的供應鏈、北京的戰狼外交等多重因素,在美國領頭下,儼然是要對中國進行圍堵,許多人認為中國將陷入國際與經濟孤立中。
實際情況卻是:2020年11月,號稱全球最大區域經貿組織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正式簽署,包括東協10國與中、日、韓、紐、澳等亞太15都是成員國。雖然這是一個經貿協定,但外界普遍視其為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一大勝利,因為RCEP的成形,成員國包括許多美國最親密的盟邦,美國要大家「遠離中國」的勸誘,顯然敵不過中國廣大的市場與經濟的現實誘因,基本上就已代表中國經濟已無被孤立之虞。
再來就是這次的中歐投資協定,雖然「只是」投資協定,甚至還不是關係更密切的FTA(自由經貿協定),但外界同樣視其為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再次勝利。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超過7年,在年底前傳出雙方有可能達成協議完成談判時,預定擔任拜登政府國家安全顧問的蘇利文還表示,新一屆美國行政當局將會「歡迎與歐洲夥伴就我們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關切儘早磋商」,這段話被認為就是「勸戒」歐盟不要急著與中國達成投資協定。
顯然即使是川普時代馬上要結束,即將上任的拜登團隊又口口聲聲要恢復過去的「跨大西洋合作關係」,但一來歐盟應該是評估與中國的經濟利益,比跟著美國與中國為敵重要,二來對跨大西洋關係能夠恢復到什麼程度仍有疑慮。
在經過川普「美國優先」、發動貿易戰、到處霸凌其它國家的4年後,大部份人的評估是: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其實,回不去的豈止中美關係而已,美歐關係要恢復也非易事。當然,更諷刺的是,在中歐展開投資協定談判的同時間,歐盟也與美國談判跨大西洋經貿組織;但拜川普之賜,美歐的談判終止,即使拜登上台要拜啟談判,恐怕在其4年任期內也難完成。
上周歐盟簽署一個歐盟的半導體發展計劃,未來幾年要投資上千億歐元建立歐洲的半導體產業,原因明顯是看到美國藉著在科技領域遙遙領先的優勢,對中國發動科技戰、卡脖子,特別是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霸權,其威力更是驚人,因而讓歐洲心生警覺、產生危機感。此外,美國濫用掌握全球金融體系、美元霸權的優勢,也讓歐洲有意建立一種可繞過美國控制的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