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When dictatorship is a fact, revolution is a duty.」源出於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系教授帕斯卡·梅西耶的文學著作《里斯本夜車》及其電影對白。在2014年3月21日太陽花學運中,這句話也曾出現在立法院大樓頂層的外牆上而引來現場的騷動。登高噴漆者是施明德的女兒施蜜娜。
上週,因為被冠上紅媒的《亞洲週刊》封面出現一幅身披清朝帝后龍袍和頂戴冠冕的小英總統之圖像,並標幟「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 台灣民選獨裁幕後 」的字樣,也引起藍綠陣營激烈的相互攻伐,原本不太有人認識的《亞洲週刊》聲量突然暴漲,大有洛陽紙貴的紅媒架式。這算得上是奇襲式營銷的一種成功手法。只是這個「新威權主義」本來特指的是習近平,卻移花接木地置換到小英總統身上,手法未免醜陋了些!
蘇貞昌:民選就不可能獨裁。是嗎?
為此,高居上位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不惜站上第一線反嗆說,民選就不可能獨裁,如果獨裁,就不可能有這種可以自由批評。一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不及格的地方,要來批評人權得到九十幾分的國家,這並不適當,所講的也不是事實。
蘇貞昌的本職是律師,所以其內化的性格也會是法律人的思維模式,對於政治學或政治史可能早已疏漏不聞,再仗恃著官大學問大的自負與傲慢,偶爾就會有暴衝式演出時不足為奇。因此,當有人舉出希特勒和普丁等等的案例時,蘇院長顯然是無以回辯的。
那麼,何謂民主?又何謂獨裁?早自希臘時期一直沿溯到法國大國命之前即已出現充分而巨量的論辯紀錄。本文無意就此擴充論證,只簡單援引旅美青年政治學學者陳方隅博士今年8月發表的短文《什麼是獨裁政治?跟民主有何不同?我們為什麼要理解這些?》的簡單界定來談。該文開宗明義寫道:
〝如果我們用最起碼、最低標準的「程序性定義」來看,所謂民主政治指的是:第一,掌握最高政治權力的領導者,必須透過全民普選的方式,或者由全民普選的機關(例如國會)來決定去留。第二,這個選舉必須是定期舉行,而且必須要有多黨競爭。第三,至少需要進行過一次這樣的多黨公平競爭方式達成的政黨輪替。如果沒辦法達到這些要件,我們就會說一個國家是威權國家。〞
台灣被排列在民主國家的前列名單
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今年3月初曾公布一份《2020世界自由調查報告--民主繼續退潮》。依據該年度報告所揭示,台灣在「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兩項指標上,都繼續名列最自由的國家,在總分100分中,得到93分。政治權利的40分當中,台灣拿到37分,公民自由的60分當中,台灣拿到56分,維持平盤。亞洲最高是日本96,台灣排在第二(另外,紐澳皆為97)。美國的自由權利分數目前為8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