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刑求、槍殺的政治犯,人生最後一刻到底面對了什麼?5日下午,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行政治受難者陳武鎮《囚》新書發表會,他曾畫下扭曲人體背後蓋滿燒燙熨斗痕、大腿內側以剃刀剝皮、孕婦被毆打到下體鮮血流滿一地等顫慄刑求場面,這次於《囚》系列畫作更收錄最冰冷的槍決場景,在在呈現白色恐怖時期人命之脆弱,「槍決/虐殺」一冊內容更是取材自數百組槍決前後真實照片,陳武鎮曾說,那時才看30幾組照片就看不下去了。
畫作貼上輕輕一紙判決書呈現人命之重 人權館館長陳俊宏:當年一張判決書「槍決可也」就可以剝奪一個人的生命
據過去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副教授陳世杰於《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新書發表會所言,陳武鎮出生於1949年,1969年因太快寫完海軍性向測驗、等收卷期間太無聊,便在考卷上多寫了「反中央、反對國民黨」等語,還沒擦掉就被提早收卷,也因此為了這幾句話背上叛亂罪名,在台東泰源監獄被關押2年;陳武鎮自認幸運、未受過刑求,但也明白許多政治犯受到的都是「終身無法生育」的傷害,他因此拚命蒐集資料、55歲正式開始拿起畫筆記下這一切。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於《囚》新書發表會說,陳武鎮戲稱他是「被送到國民黨辦的政治研究所就讀」,因為一句話被送進牢裡的經歷對陳武鎮來說是很大的人生轉折,如何透過藝術作為見證、傳達很多人權重要訊息,是陳武鎮多年來的使命。
本次新出版的《囚》收錄陳武鎮於2015年至2018年的作品,陳俊宏介紹,在「政治犯」一冊以油畫、雕刻為每一位政治受難者立傳,呈現當年白色恐怖時期遭遇的苦難,而在「判決書」這冊,每個作品都會有個判決書──當年一張判決書「槍決可也」就可以剝奪一個人的生命,以判決書紙張之輕、呈現其生命與刑期之重,對比相當有衝擊,「虐殺」系列則以1947年二二八事件軍隊屠殺為主軸,透過木雕、油畫不同媒介傳達當年情境。
陳俊宏表示,藝術是非常重要的媒介,可以讓更多人認識當年這段不義歷史並不斷反省,如今也有許多政治受難者與二代透過創作見證歷史,例如蔡焜霖《上溫柔的勇氣》、陳欽生、高金郎等人的音樂創作,還有二代施又熙從加害者角度寫的小說《光的闇影》、蔡海如的當代藝術、蔡瑞月舞蹈社的長年創作。儘管文化反省無法一朝一夕,陳俊宏仍相信有更多年輕一代加入創作,對未來台灣要建立穩定國家是很大的力量。
戒嚴時期全家遭監控17年只能忍 解嚴後才敢開始創作、記下白色恐怖苦難
談起近20年的創作之路,陳武鎮說,他的作品就是希望以鮮明視覺意象呈現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當年在文建會協助下有幸出版不少畫冊,最常被引用的一幅作品就是政治犯在馬桶邊洗澡的畫作,但畢竟油畫是製造出虛擬的空間感、雕刻作品則呈現真實的空間感,他還想再多進行不同角度,因此也開始做木雕,其中「政治犯」系列就以一尊尊人像呈現政治犯在牢房很擠、擠在一起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