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日麵入侵─東京油麵的台灣滋味

2017-10-05 05:50

? 人氣

幾個月前台北市東區開了一家日式麵館,紅色的「油」字旁邊有そば(麵)的方形小招牌。(來源:「東京油組総本店 台湾」臉書粉絲頁)

幾個月前台北市東區開了一家日式麵館,紅色的「油」字旁邊有そば(麵)的方形小招牌。(來源:「東京油組総本店 台湾」臉書粉絲頁)

小麥與其重要製品--麵條的發展歷史悠久,據說是古早時代東方與西方透過絲路這個多元空間交流而來。麵條的來龍去脈與歷史資訊,再怎麼研究透澈,再怎麼講得冠冕堂皇,對吃麵的人來說,誰管你麵是怎麼來的,大家看重的是整「碗」麵是否好吃,麵店空間有沒有特色?是否乾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些年義大利、日本的麵食被引入台灣,各有市場,彷彿進入麵食的戰國時代,但撼動不了台灣既有的麵食世界,從鄉村到城市,從家裡、路邊攤、麵館到大飯店提供的麵食,堪稱盤根錯節,無所不在!對許多人來說,吃「本土」麵可從清早吃到半夜。義大利麵、日本麵的加入,使台灣飲食更加多元性與國際化,包括麵條有粗有細的陽春麵,揪在一起的台灣油麵、山西刀削麵,義大利麵同樣有寬、細、通心粉……,現在日本的拉麵、油麵進入市場,民眾多了選擇的機會。

日本的「油麵」不是台灣「切仔麵」或「涼麵」常用的黃色圓條油麵,而是以「油」作招牌的麵。日本「油」麵的「油」唸作「阿不拉」,台灣姓游、尤的人也被稱為「阿不拉」,我以前常聯想怎麼到處都是「油」。

油麵是作者的最愛(Ocdp /維基百科)
日本油麵。(Ocdp /維基百科)

三個麵食系統中,我對日本麵食興趣缺缺,日本拉麵、烏龍麵皆引不起太大興趣。幾個月前台北市東區開了一家日式麵館,紅色的「油」字旁邊有そば(麵)的方形小招牌,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像極了我在東京經常光顧的「油麵(そば)」,只是招牌顏色略有不同。這種油麵的吃法是將配料置於麵上,淋上濃厚醬汁,攪拌後再食用,像我們的乾麵,但口感不同,名稱不一,通常叫「油麵」,也叫「拌麵」,甚至就直接稱為「乾麵」。

我十年前在東京的「油麵」初體驗之後,幾乎把日本麵食的quota完全投給它。我雖喜歡「油麵」,但只鍾情早稻田大學附近的一家。已經忘了如何知道去那裡吃「油麵」?帶我去的人應該是演劇博物館當助手的田村小姐,她現在已是名古屋一家女子大學的教授了。當年她像美食導遊一般,帶我去早稻田大學附近幾家餐館與咖啡店。田村介紹的早稻田周邊餐館都很有特色,但我至多去過一、兩次。唯有西早稻田鶴卷町的「油麵」,一試成主顧,在日本停留期間,每週總要光顧一至兩次。

這家迷你麵館面對的是兩條大馬路,木造的門面入口上方寫著「東京麵珍亭本舖」,跟周圍的大馬路與高樓洋房相比,這個「本舖」的格局侷促而簡陋,一點也沒有元祖、太祖牌「創始本舖」的氣勢。二○○八年冬季在麵珍亭拍下的照片顯示,當時漢字「油」的三點水是黑色,「由」則是大紅色,旁邊標記平假名的「そば」,也就是油麵的意思。兩年前再造訪這間麵舖時,沒注意招牌是否有改變?今年再來,發現特大「油」字的「水」與「由」完全用紅色顏料書寫,夜裡招牌在街燈與自家燈光照射下,紅色的「油」字加旁邊「そば」倒很顯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