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情的法國官員指出,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去年就意識到晶片短缺的可能性,兩人也都贊同歐洲需要加速推動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發展。歐洲數十國斥資30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208億元)維護「技術主權」,要使歐洲在全球晶片市場占比由原先的低於10%,提高至20%。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去年斬斷台積電和其他代工廠向中國華為公司的半導體供應,同時向台積電、南韓三星(Samsung)招手,分別在亞利桑那州與德州,投資120億(約新台幣3360億元)及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800億元)設廠。
同時,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指出,他正推動參眾兩院國會議員合作,要求優先讓《為半導體生產建立有效激勵措施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剩餘條款盡快通過立法。另有消息稱,曾經的晶圓代工龍頭英特爾(Intel)正考慮將某些晶片的生產外包給台積電。
日本也試圖吸引台積電前往設廠,據報導,台積電確實正在考慮。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西川和美指出,台積電越來越占主導地位,晶片產業當中的每個人都必須找到應對方法。
台灣的晶片技術,能抵禦中國進犯?
為應對中國的晶片短缺危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公布,計畫在2025年以前砸下1.4兆美元(約新台幣39兆元)發展國內半導體產業。然而即使這麼做,也不能完全消除中國對台灣的晶片需求。中國長期不斷挖腳製造晶片的高科技人才,曾是台積電主要高層的梁孟松、蔣尚義,如今是中國中芯國際的共同執行長和副董事長。
有鑑於美國阻礙中國發展晶片,有人猜測北京可能會竊取台灣的晶片智慧財產權技術。台灣網絡安全公司杜浦數位安全(TeamT5)觀察到,美中技術冷戰期間,台灣晶片產業受到的網路攻擊也跟著增加,但無法辨認攻擊是否都由中國當局主使,只能確定這些駭客攻擊的受害者全都是台灣半導體公司。
令人更為擔憂的是,若中國威脅進犯台灣,那麼台積電的晶圓廠也會遭殃。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計畫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表示,台灣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具有「重大戰略價值」,這也是台灣得以防止中國侵略的強勁因素,保留世界上最先進的晶圓廠「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認為,政府干預、出口管制等地緣政治紛擾,意味著晶片短缺可能會更加普遍,所以各個國家政府最好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