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平均所得約6千美元的泰國,今年4月泰國政府發表「「泰國機遇與泰國4.0」時,就承認過去雖然取得發展,卻也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無法突飛猛進,因此推出「泰國4.0」計劃,希望重拾經濟動能、脫離中所得陷阱。
而外界最關心,同時自身對是否會掉入中等所得陷阱的討論最熱烈者,就是現在所得接近9000美元的中國。
中國能脫離陷阱還是「未富先老」?
中國經濟從兩位數成長一路放緩到7%不到,而原有的人口紅利已消失,內部又面對產能過剩的「去產能化」、資產泡沫與信貸泡沫,中國內部一直擔心自己會逃不出這個中等所得陷阱而「未富先老」;連官員在公開演講時,都不忘提醒中國經濟發展要避免掉入「中等所得陷阱」。不過,有意思的是中國實在太大了,有時一個省級行政區的土地、人口或經濟總量,就相當於一個中型國家;如果分區看,中國倒是已有9個省份平均所得超過1萬美元,其中5個超過1.2萬美元,算是進入高所得行列。
陷入中所得陷阱的原因不少,但有一個較讓人意外的因素:所得不均。中國科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有一項研究顯示,「所得分配的不均度」可衡量一國是否能逃脫中等收入陷阱並繼續快速成長,因為一個制度包容性越低且分配越不平均的社會,在維持成長上,將會有較大的困難。
所得差距擴大是難脫困的因素之一
其結論認為能逃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其所得不均度較低,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低於0.4(這是公認的「警戒線」),而中國吉尼係數卻在0.5左右(學界研究甚至認為達0.7)。如果此研究正確,中國若不能改善分配問題,要突破中所得陷阱就難了。
至於台灣,雖然吉尼係數保持在0.4以下,但所得差距與分配問題一直存在;稅改又潛藏拉大貧富差距的風險,未來幾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亦低,要脫離「高所得陷阱」大概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