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研究:暴龍可能是群居動物! 化石證據打破「凶殘獨行俠」觀點

2021-04-21 08:10

? 人氣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暴龍可能為群居動物。(by BiancavanDijk@pixabay)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暴龍可能為群居動物。(by BiancavanDijk@pixabay)

以往人們多半對暴龍的印象是凶殘的獨行俠,但19日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恐龍可能跟狼一樣,過著群居生活。為確保化石開挖及研究工作,有關單位正致力要求聯邦政府恢復該處國家保護區的面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美國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的古生物學研究團隊利用地球化學( geochemistry)方法,分析猶他州(Utah)大階梯—艾斯卡蘭特國家保護區(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暴龍集體死亡地點的岩石和暴龍化石,發現這些暴龍確實是在同一地點死亡,而不是分散各處的遺體,經地表變化而集中到一起。

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任內大幅縮減大階梯—艾斯卡蘭特國家保護區,和同樣位處猶他州的熊耳國家保護區(Bears Ears national monument)面積,現任拜登(Joe Biden)政府正考慮回復兩處國家保護區原本的面積。

麥卡利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生物學教授羅潔斯(Kristi Curry Rogers)表示,這項研究是暴龍群居說的「好開始」,但需要更多證據支持。她說要確認這些暴龍曾一同生活有困難,也有可能是這些暴龍只是住得很近,而隨著資源減少、環境嚴苛,而聚在一起。

2014年,內政部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古生物學家提圖斯(Alan Titus)在大階梯—艾斯卡蘭特國家保護區發現研究中的暴龍集體死亡地點。由於該處埋藏許多化石,提圖斯將其命名為「彩虹與獨角獸」採石場(Rainbows and Unicorns)。由於彩虹與獨角獸面積大、化石數量多,直至今日開挖工作仍持續進行。除了暴龍,研究者也在這裡發現各種化石,包括七種烏龜、許多魚類和一隻未成年的恐鱷(Deinosuchus)。

「我認為這是我一生僅有一次的發現,我可能不會再發現像這樣令人興奮、又有重要科學意義的地點了。」提圖斯表示,彩虹與獨角獸採石場是北美第三大的暴龍集體死亡地點,它提供了更多證據,佐證暴龍是集體生活的假說。

暴龍群居理論已存在逾二十年,契機是加拿大亞伯達省(Alberta)出土十餘隻暴龍化石,美國蒙大拿州(Montana)也發現暴龍集體死亡遺骸,支持此理論。但許多科學家提出質疑,主張恐龍沒有足夠的腦容量進行複雜的社交互動。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恐龍導覽員賽提奇(Joseph Sertich)說:「要了解古代動物行為,需要更深入的證據。我覺得這個開挖地點、這些美妙的暴龍和其他證據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

由於挖出珍貴的生物化石,以古生物研究組織為首的許多團體,紛紛向聯邦政府施壓,要求恢復大階梯—艾斯卡蘭特國家保護區和熊耳國家保護區原有的面積,以保護這些資源。

內政部長哈蘭德(Debra Haaland)4月曾到訪猶他州南部,當時她正準備呈送文件,建議回復川普縮減的保護區面積。提圖斯說,當時他向哈蘭德展示研究室的部分化石,而哈蘭德看起來很欣賞它們,「土地管理局打算將這些化石當作國寶珍藏。它們是北美歷史的一部份,展示這塊土地如何變成今天的模樣,也展示我們最終會變成什麼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