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雲觀點:三分鐘帶你看懂再生能源憑證的市場交易困境

2017-11-23 06:30

? 人氣

我們一般人很難想像這種事情,你第一反應會覺得這一定是詐騙。例如,你開一家重視誠信的飲料店,專賣有生產履歷的阿里山紅茶,你可以買一張阿里山茶的生產履歷,然後實際上茶不從阿里山來,而從坪林來,說不通吧?生產履歷必須是產證合一,而綠電憑證交易性質上是純粹的財務性質之權證交易,財務性的設計是為了擺脫電網傳輸的物理約束,將綠電環境效益交易與電力調度分開以活絡市場,創造達成高效與流動性的交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本研究發現,紅茶裡的「茶黃素」能幫助人體抵擋諾羅病毒。(圖/Pixabay)
一般人很難想像「電證分離」,就像專賣有生產履歷的阿里山紅茶,可以買一張阿里山茶的生產履歷,然後實際上茶從坪林來,說不通吧?(資料照,取自Pixabay)

搭配綠電交易平台,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不但賣電還可以賣憑證,有兩個可以交易的標的,增加其投入再生能源的經濟誘因。跟完全仰賴政府補貼的綠電保價收購制度比較起來,成長期時導入市場機制的綠電憑證制度,無疑是比較好的策略。按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建議,一張再生能源憑證的建議交易價格在每張新台幣1,000~2,200元之間,相當於每度售電有額外的1~2.2元的溢價。而前面說到的有需求的公司,就可以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證明自己買到純綠電,抵銷產品對環境的衝擊,出口到高門檻的環保法令國家。

問題來了,凡是已經採用綠電保價收購制度的業者,也就是把電賣給台電並且依據躉購電價公式計價的業者;與抵換專案減量額度之業者,也就是利用節能計畫向環保署申請抵換案的業者,不可以申請憑證。這有其道理,因為你若已經享受政府給你的補助,怎麼能一魚兩吃呢。

市場也會打算盤,舊有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所生產的綠電都已經用保證價格預定賣給了台電,這樣可以省掉自行尋找買賣再生能源憑證的客戶,也無需支付額外的電力輸送或直接拉線供電的費用,何苦為了一個不確定有沒有比較賺錢的再生能源憑證而費心神呢!

你這時會想,剛剛不是列出好幾種企業,都會需要購買再生能源憑證嗎,所以買方需求已經很明確了,這樣應該會有一些綠能發電業者放棄綠電保價收購制度,轉而賣給這些需求業者吧。

確實如此,即使短期需求端可以先買其他國家的綠電憑證充抵,但是國際憑證制度的遊戲規則是綠電憑證的電力要併入同一個區域電網,因此長期來說,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終將面對沒有本地憑證可買的衝擊。

如果你讀過之前《為什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很難拿到碳權?》這篇專欄文章,你這時肯定會想,既然是電證分離,那「綠」不就是碳權嗎,何不讓再生能源憑證和碳權連結起來,事情不就辦成了嗎?

如果事情有這麼簡單就好了。下一篇,我們來談再生能源憑證和碳權背後錯綜複雜的法律和政治困境。

*主要作者楊雅雲為綠學院創辦人,同時為Green Impact Lab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共同作者蘇義淵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及Green Impact Lab加速器業師。原文標題《三分鐘帶你看懂再生能源憑證的市場交易困境》,刊載於綠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雅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