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繼部桃事件之後,再爆發華航及諾富特飯店的大規模群聚,連日來,又爆發多起本土型病例而多是不明感染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首度承認社區感染,更多點爆發遍及北台灣,已有多條隱形傳播鏈。社區感染風暴降臨,閣揆蘇貞昌要國人收心,總統蔡英文要大家放心。一個疫情,各自表述。社會大眾對中央的防疫信心正在崩潰中。
防疫國家隊哪裡鬆懈了?從4月20日到5月11日這段時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國內疫情狀態一直定調為「社區感染邊緣」,始終不願承認台灣已有「社區感染」的事實,猶如2020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延遲宣布COVID-19進入「全球大流行」(Pandemic),指揮中心對於國內疫情研判失準,低估了本土型病例的蔓延顯已難辭其咎。
近2天的本土型病例大爆發,5月11日新增7個本土型病例,其中6例的感染源不明,5例是宜蘭羅東遊藝場群聚,另一例為新北蘆洲的獅子會前會長。5月12日新增16例本土型,遍及北北基桃宜,還有酒店類的八大場所。多位流行病專家推測,這些本土型感染病例集中在北台灣,與部桃、華航和諾富特的群聚有「地緣上的親近性」;但陳時中傾向謹慎評估,認為「關聯性不明顯」,說與華航有關仍言之過早。誰的研判準確,尚待觀察。
其次,之所以會「突然」出現如此多的本土型病例,原因可能是台灣防疫長期以來「惜篩如金」,國內快篩工具並未普及化,遂令社會大眾生活在自我防疫良好的環境中。但隱形傳播鏈早已多線發展,埋藏了不少染疫黑數,只是大家戴口罩、勤洗手,才延緩了疫情的快速蔓延。當衛福部因華航和諾富特事件,自5月5日開出1萬元賞金(查獲本土型病例可獲1萬元、採檢單位5000元)後,近日本土型病例才會像出麻疹般,激出眾多不明感染源。
台灣在這場防疫戰中並沒有跟上全球的防疫步伐,當了1年多的防疫資優生後,台灣應當快點從「原始型防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走向「科技型防疫」(快篩、打疫苗),加快打疫苗才能增加群體免疫。麻煩的是,現在疫苗沒得選擇,目前只有1家AZ廠商提供的31萬劑疫苗,疫苗覆蓋率仍是太低,全球疫苗施打率達16.6%,台灣只有0.4%,目前只打11.2萬劑,還有20多萬劑將在5月底過期,價值近千萬元的AZ疫苗轉眼可能就要報銷了。
台灣當防疫資優生等這麼久,就是為了等疫苗的施打潮,如今有AZ疫苗進入台灣,卻出現「疫苗猶豫」,或許可再等年底上市的口服藥、鼻腔劑,但仍沒有疫苗來得快與直接,要快點打疫苗,才能進入群體免疫。若等到全民普篩的黃金期一過,本土型病例遍地開花,國內核酸檢測(PCR)檢驗量能恐怕難以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