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比特神教與信仰投資

2017-12-14 05:50

? 人氣

基於對數學的信仰所建構的價值體系,是否能吹出顛撲不破的泡沫?(胡一天提供)

基於對數學的信仰所建構的價值體系,是否能吹出顛撲不破的泡沫?(胡一天提供)

隨著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在芝商所(CME)之前於2017年12月10日搶先上市比特幣期貨合約,加密貨幣的帶頭大哥終於在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問世3263天後,間接走入了全球主流金融市場。對企圖透過區塊鏈多中心化技術來重建互聯網,甚至創造金融新秩序的邊陲精英而言,這是一座百味雜陳的里程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得到全球金融市場基礎建設級別的機構認可,比特幣及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已無懸念;比特幣價格於CME在萬聖節宣佈將上市期貨合約後狂漲近10000美元,準金融商品屬性更加顯著,投資與投機需求攀升導致網絡壅塞,作為數位現金的實用性陡降,顯已偏離中本聰的初衷。雖然比特幣核心開發社群積極推動閃電網絡(lightening network)升級,企圖重建比特幣作為移動支付工具的競爭力,且已於日前宣佈與萊特幣初步實現跨鏈互聯互通,但驅動比特幣行情走勢的依然是漲價預期,這是人性。 

在回顧比特幣八年來的發展進程時,2009年一月三日是重要的歷史里程碑。就在這一天,英格蘭央行宣佈對可能會遭全球金融海嘯滅頂的銀行進行第二次紓困。中本聰在比特幣創世區塊的coinbase資料欄位中,以春秋筆法記載了這段歷史。除非比特幣區塊鏈被51%攻擊或者內部分裂而崩潰,這段歷史將會被包含在每十分鐘形成的比特幣區塊之中,透過橢圓曲線與雜湊函數在多中心化的互聯網加密保護,成為不可磨滅的記憶。

自人類文明肇建以來,金融系統經歷了無數次的演變,最根本的創新只有一項:將記憶透過種種可移轉的信用工具予以「貨幣化」。透過金融與技術,記憶價值得以「去人格化」,成為有價格的商品,並逐步成為構建全球支付與資本體系的核心。信用遭受破壞的貨幣,沒人相信它有承載價值記憶的能力,也不能維持其自身價格穩定,也沒有購買力或儲值能力。這幾乎是超越主權、語言與意識形態疆域的定理。比特幣與區塊鏈基於數學的超主權記憶承載能力,是自複式簿記以來的根本創新,也是比特幣最根本的價值。

中本聰在比特幣創世區塊留下的警語,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是針對金融霸權體系的意識形態武器的鐵證。美聯儲聖路易分行的歷史數據顯示,經調校的流通貨幣基礎在1918年1月是48億美元,到了2008年9月10日雷曼爆炸時已經膨脹到8750億美元,現在已經更加膨脹到4萬億美元。全球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維持了高槓桿運作的經濟於不墜,也吹出許多大到不能爆的泡沫。比特幣價格屢創新高,究竟是被投機買盤瘋炒?還是主權信用與武力擔保的法幣對比特幣貶值?這是綱舉目張的根本問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