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從今天起新竹水情進入紅燈、並實施分區供水,已經在分區供水的台中、苗栗、彰北,停水時間再延長8小時,所幸因為來得正是時候的梅雨而取消。不過梅雨來得快又急,南投縣仁愛鄉一度發出淹水警戒。旱象與洪澇共存,正是我們現在的處境。
水利署統計,這波梅雨為水庫集水區帶進8,920萬噸,其中石門水庫佔2成、1,800萬噸最多。其次台中德基水庫1,550萬噸、苗栗鯉魚潭水庫1千萬噸。新竹2座水庫、苗栗永和山都接近300萬噸。
而且幸運的是,多數雨量下在枯旱最嚴重的中部地區,且超過原本估計100毫米以上就要分區供水的警戒值,新竹才能躲過這次。
也因此,幾個枯旱較嚴重的水庫,蓄水率都有些微提升,其中桃園石門水庫、苗栗明德水庫都回升到10%以上。而原本蓄水率盪到谷底只剩1%的苗栗鯉魚潭水庫、台中德基水庫,都已經回升到3%左右。
不過因為今年枯旱實在拖太長,雖然雨量不小,也只達到延緩下沉的效果而已,台中、苗栗、彰北還無法解除分區供水。
梅雨可能解旱、可能成災
梅雨其實讓人又愛又怕。每年都要等到梅雨來才能解除枯旱,但梅雨變化莫測,也可能瞬間翻轉變水災,如果是間歇性的梅雨還好,如果是滯留鋒面,在各地徘徊且連續多日就要小心了。
近年來最嚴重的梅雨災情是發生在2017年6月3日那次,那年梅雨也是從五月底開始下,沒有很大、也沒有很小,下下停停持續一周。那種雨最容易讓人失去戒心。
前一刻還出太陽,突然包括新北市三芝、金山、石門、淡水,還有基隆、台北市內湖,一個上午的累積雨量就超過500毫米,隔天鋒面南移,雲嘉南農田汪洋一片。
其中淹水最嚴重的是緊鄰基隆大武崙溪的基金一路,等公車的女孩差點被水沖走,整條街的店面、住家無一倖免。
也因為梅雨的教訓不遠,所以氣象局一發布梅雨鋒面,經濟部水利署在5月27日就開了「防汛整備會議」,抗旱跟防汛共存,也成為5月底、6月初梅雨季節特別的景象。
氣候暖化,旱象與洪澇會更常出現
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書中提到,隨著氣候暖化,旱象與洪澇會更常出現。也就是說,一年的總雨量變化可能不大,但下雨的天數減少、每次下的雨則更大更急。
而且這樣的雨不是只有颱風或梅雨才會出現,還包括午後熱對流、以及熱帶性低氣壓。大家應該還記得2018年8月23日那場熱帶性低氣壓吧,當時造成八個縣市大淹水,其中雲林縣口湖鄉的椬梧測站,時雨量達到120毫米,其他多個地區也超過100毫米。
比爾‧蓋茲也提到,澇旱頻繁會造成作物銳減,牲畜吃得較少,產肉及奶也會減少。此外,空氣與土壤會失去水分,使得植物水分吸收減少。農委會統計今年3到5月的乾旱農損,就已經達到6億8千萬元,每年水災農損則更高。糧食供應減少,貧富不均就會更惡化。
而這恐怕會成為下一個世代的日常,如何因應?如果我們繼續不節制地超額用水,找再多水就會愈缺水。當你習慣沒水就開發,胃口愈養愈大,等到那一天找不出水了,養大的胃口就會更空虛。
而淹水也是過度開發造成的,不節制早已過剩的都市計畫,即便把雨水下水道的保護標準從目前最高78.8毫米,再提高10毫米,也永遠追不上隨時可能超過100毫米的時雨量。
所以,雖然我們歡喜梅雨來得正是時候,也不要忘了為了因應旱澇付出多少代價。讓世界回到它應有的樣子,是因應風險最好的態度。
*作者為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