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先前提出的「14+N空氣污染防制策略」,要加強餐飲油煙管制、淘汰百萬輛二行程機車、淘汰舊的柴油貨車,還有加重各種處罰等;新推出的則可能要提高10年以上汽機車牌照稅。國內二行程機車在14年前就停止生產,那些手上仍有二行程機車在使用者,大概就是一般民眾,不會是「好野人」;手上還有10年以上汽機車在使用者,大概也是省吃檢用過日子的升斗小民。
一般民眾負擔加重,民眾接受嗎?
現在為了整治空污染,二行程機車強迫退場,雖然有「環保補貼」,但民眾要花更多錢購買另一台機車;手上有超過10年汽機車者則要加牌照稅;所有負擔一股腦加在這些民眾身上,合適、合理嗎?
坦白說,這些政策不是不能作,但現在出檯討罵的機會恐怕遠大於肯定;如果許多民眾都認定空污惡化是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所致,但蔡政府不但不檢討修改政策,反而把負擔加在其身上,政府倒因此「收更多錢」(牌照稅提高),民眾心中作何感想?
更何況實務的來看,二行程機車確實污染嚴重,淘汰也已「預告多年」,落實執行比較說得過去;但提高牌照稅則是天外飛來、率爾為之,且以現在的汽機車結構看,10年以上是否就構成「污染嚴重」、必須提高稅、逼迫換車的條件?這樣作的結果是否只是加重、加深民眾的不滿、怨懟?政治上的失分恐怕比得分多吧。
小英是全台唯一認為空污改善了
上周的民進黨中常會上,總統蔡英文對全台的空污問題說出:「數據上,我們的空污情形確實正逐年下降,今年的紅害天數遠低於去年,更遠低於前年」,「從林全院長到賴清德院長,行政團隊一直努力的推動各項空污改善政策,現在也看到了一些成果」;這些話撇開專業數據定義問題不談,明顯背離社會的感受與認知,在網路上被笑、被kuso、被罵到爆。行政院新的空污政策顯然亦有此「潛力」,蔡政府該審慎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