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疫情下的供應鏈變化暨美中新變局

2021-06-28 05:30

? 人氣

作者指出,當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侵擾全球後,「公衛安全」自給率成為各國極為注重的部分,其中,口罩以及疫苗等產業更被規劃為不同於外包他國供應鏈的戰略型產業。(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指出,當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侵擾全球後,「公衛安全」自給率成為各國極為注重的部分,其中,口罩以及疫苗等產業更被規劃為不同於外包他國供應鏈的戰略型產業。(資料照,柯承惠攝)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國面臨停工的狀態,在醫療暨物資也出現短缺的問題,輕則排隊搶購,重則對於醫護人員的生命出現威脅。各國紛紛思考如何才能使得物資足以供給國內民眾使用,在經貿全球化時代,只需透過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換便可輕易解決這項困境,不過當前全球產業紛紛停工狀態,使得各國必須有效的提升自給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自1989年美國推動《華盛頓共識》所帶動的經貿自由化,促使各國企業依據比較利益在各地據點,擴大資金、人員、物資的自由流動,構築一條全球的供應鏈,造就各國經濟互賴的景況,不免讓人懷疑經濟全球化是造成疫情全球化的主因。

如今以中國疫情惡化對於全球經濟受創最重。中國大陸貴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同時也是許多產品最終製造地,是全球貿易往來最密集的區域。因此當疫情從武漢爆發時,伴隨著人員流動頻繁使得疫情外擴至其他國家,釀成全球性的醫衛危機,這也讓中國大陸成為眾矢之的對象。

20210421-COVID-19 牛津AZ疫苗21日開放自費施打。(顏麟宇攝)
如何增加疫苗自給率,成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討論的議題之一。(資料照,顏麟宇攝)

不過當中國大陸因疫情嚴重而停工的同時,也使得各國產業面臨原物料及零組件短缺的困境,進而導致各地物價上漲的狀況。這樣的困境讓各國赫然驚覺在全球化推動的同時,也加大了對於中國製造的依存度,可謂中國大陸一咳嗽,全世界就感冒,因此加速轉移供應鏈變得是當務之急。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在疫情之後供應鏈的轉移會是各國首要目標,但是短時間內反全球化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畢竟在考量比較利益的前提之下,貿然斷絕全球供應鏈實屬不智,而且科技快速進展的未來,仍需各國的物資暨人力相互配合。

不過唯一讓筆者擔憂的便是在疫情爆發的同時,強調「自給率」的概念也廣受討論。過去該概念應用在糧食暨能源安全議題,但是當疫情侵擾全球後,「公衛安全」的自給率也成為各國極為注重的部分,其中,口罩以及疫苗等產業更被規劃為不同於外包他國供應鏈的戰略型產業。

一旦強調降低對進口依賴之自給率思維,擴大到其他國內產業;未來亦可能出現保護主義藉「國產化」為由,來排斥國際貿易以及區域整合。總之,任何自給率機制,是一種與全球供應鏈背道而馳的制度,性質上不利於區域整合及貿易與投資自由化。

未來走向:暨合作又競爭的美中關係

此外,在美中關係新變局之下,筆者觀察不同於川普恣意妄為的單邊主義,拜登政府上任後積極恢復多邊主義的模式,並力主美國參與國際事務及國際組織,並在其中扮演領導性角色,並且積極修復與盟邦的關係,尤其是與歐洲盟邦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國務卿布林肯即表示,「美國要實際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組織中現身,因為當美國撤退,中國就會補進空缺,進而成為制訂規則的一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嘉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