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在高端疫苗尚未解盲之前,率先宣布「7月底以前供應國產疫苗」,此語引來政治凌駕專業的批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直言:「國產疫苗審查最大的困難就在於蔡總統。」飽受民怨的蔡英文開始髮夾彎,表示7月供貨不等於施打,並企圖切割與高端疫苗的關係,但國產疫苗的「擴大二期」試驗難道要硬闖嗎?
回顧蔡英文在5月兩次對國產疫苗的公開發言,確實都是「7月供應國產疫苗」,而不是「7月施打國產疫苗」。但問題是,疫苗若要獲得緊急授權(EUA),還要經過衛福部食藥署邀集專家學者開會,目前都還沒開會決定,就能夠在7月進入量產?如果量產供應不是為了施打?難道是要放到過期,或是用來當作紀念?
國家元首不顧行政規則下指導棋,行政機關豈會無視於上級指令。蔡英文21日接受電視台專訪強調,「7月只是一個目標,沒有說一定要什麼時候打高端」,此地無銀三百兩,即便有意切割與高端疫苗的關係,但因蔡總統已於2018年、2020年兩度視察高端公司,當今年5月高端股票連續跌停又出面喊話,顯對高端有特殊待遇;相較之下,副總統賴清德去年同時視察高端、聯亞兩家生技廠,尚且力求平衡。
如果蔡英文強調完全尊重專業,不是政治霸凌,也沒有要為國產疫苗護航。應該說明四個問題:第一,為何國產疫苗能以「免疫橋接」取代第三期臨床試驗?最近前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高調發聲,為這項獨步全球的「免疫橋接」政策背書,指根據第二期臨床試驗的「中和抗體效價」,就可據此決定是否可用在人體上,但國內諸多疫情專家並不認同。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就說,國際間討論「免疫橋接」,主要是因應新冠疫情變化過於快速,變異株可能影響疫苗效力,為讓已上市疫苗,可免於再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省下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並不是為了讓未上市的疫苗,直接用二期臨床取代三期試驗。陳秀熙認為國產疫苗一定要繼續做完三期試驗,二期臨床試驗僅能得知疫苗產生多少「有效抗體」,但不代表這些抗體足以讓人體「對抗病毒」,且國產疫苗不只是要跟AZ疫苗比較效力,也應與類似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比較,也應出具對變異病毒的效力資訊。
其次,國產疫苗是定位為主力還是備位角色?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高端解盲只通過二期臨床試驗,只能算是「備位疫苗」之用,不能與輝瑞/BNT、莫德納、AZ疫苗相提並論,更對高端疫苗的保護力持保留態度。也因此,蔡政府也應擴大國外疫苗的進口,使國產疫苗作為備位功能,讓民眾有更多的疫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