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呈專欄:迫切的新商模

2017-12-30 06:20

? 人氣

作者說,隨意到京都、首爾和上海等地旅行,看到當地手機支付的普及、數據資料的應用以及人工智慧的演化,都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競爭力的弱化。(王學呈提供)

作者說,隨意到京都、首爾和上海等地旅行,看到當地手機支付的普及、數據資料的應用以及人工智慧的演化,都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競爭力的弱化。(王學呈提供)

清晨,京都車站,火車緩緩啟動,沿著鐵道駛向遠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軌道是百年前鐵路運輸和經濟成長的主軸。到了今天,網路是經濟發展的重心。台灣因為地小人稠,生活太方便,過去十年在網路應用的發展遠遠落後美國和中國大陸等地區,再加上鎖國的政策心態,形成經濟成長的斷點,這是現在年輕人低薪的主因之一。

隨意到京都、首爾和上海等地旅行,看到當地手機支付的普及、數據資料的應用以及人工智慧的演化,都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競爭力的弱化。

舉例來說,十年前台灣蓬勃的電視購物頻道和網路電商,竟然在蝦皮購物的手機攻勢下,毫無反擊能力;台灣媒體在臉書和Google等跨國平台的夾殺下,淪為內容的代工廠,薪資停滯;量販店因為淘寶的強攻,賣股求全。

過去幾年,台灣的政策主軸陷在藍綠惡鬥、一例一休和非核家園等意識中,製造業無法擺脫代工和壓低成本的宿命,零售業持續周年慶和折扣戰的思維,年輕人滿足於小確幸。

未來三年內,數據經濟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勢將壓縮低階例行工作(例如銀行櫃員)的空間;物聯網的去中間化過程,則會瓦解代理商和盤商的生態系統;分享經濟的擴張,必然奪走眾多勞動者(例如計程車司機)的工作。

趨勢一旦形成就無法扭轉,只能順勢而為。眼睛向前看,如果我們的政府和民眾對此沒有覺悟,未來必然是更高的失業率、萎縮的國民生產毛額(GDP)以及更高的國債和地方債務。

台灣過去四百年來得以存活發展,靠的是開放的心胸,以及靈活的政策和商業手法,依賴全球廣大市場,賺取外匯,供養二千三百萬人。而今在新經濟的浪潮下,我們反而失去過往的勇氣和創意。

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和生活空間。企業家的使命是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國民所得。而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應該努力追尋安身立命之道。

商人的命運,繫之於國運。台灣新經濟的企業家在哪裡?政府的決策在哪裡?面對數位經濟和數據經濟的來臨,我們的新商業模式和新軌道在哪裡?台灣這輛火車究竟要駛往何方?

*作者為。本文原刋《新新聞》1608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學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