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陳建仁高票落選情節重演
李遠哲有沒有如「隱情」所言,如此神乎其技且關心之深到把手伸進台大校長遴選?或許還得保留,但其情節一如十二年前的陳建仁,當時已是中研院士、曾任衛生署長、台大公衛學院院長,呼聲甚高,被視為最強的候選人,卻在第一階段投票即未過半落馬;打掉最強的候選人,才有後來的李嗣涔校長(註記一筆,第二階段遴選委員投票第一名是工學院的楊永斌教授,但時任教育部部 長的杜正勝竟圈選第二名的李嗣涔)。李嗣涔到底是不是一個好校長?實在難論,因為他被人記憶的總是頗有爭議的特異功能研究,基本屬於無法置評的領域。
接下來就是因為論文爭議表明不再續任的楊泮池,醫學院動員實力驚人,第一輪就過關,已經轉任雲林科技大學校長的楊永斌一票之差,又與台大校長錯身而過。楊泮池當選時說,「有信心帶領台大進入全球排名前五十。」結果如何?今年六月公布的QS世界排名是七十六,九月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排名是一百九十八;更慘的是,他沒有特異功能,從此被記憶的就只有論文造假風波。
可以這麼說,自陳維昭以降,不論「影武者」是特定人士或者單一學院,台大校長遴選大抵就是可以「綁出來,圍出線」。中研院士、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曾說校長選舉搞得像地方選舉,讓國際知名學者卻步;也有人批評遴選成了民粹擂台;麻煩的是,所有的綁、圍之勢,結果都是讓台大校長遴選的視野愈來愈內縮,不但要「本土化」還得「本校化」,甚至「培植自己的勢力耳」,即使這個「勢力」是讓台大邁向頂尖,都不值得稱許,何況還讓台大江河日下?
這次遴選有候選人以哈佛校長德魯·福斯特(Drew Faust)引用傑里米·諾爾斯(Jeremy Knowles)所說,高等教育最重要目標:「就是確保畢業生能夠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無非就是培養學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設若手握投票權的教授們,也跟著綁、圍之勢團團轉,而無獨立擇才的思辯自主性,這樣遴選出來的校長又如何能「弄好學校」?
台大告別傅斯年精神之際,還是用傅斯年六十七年前、但歷久彌新的一段話下一個註腳:「我們萬萬不可再不問不思的一味因襲舊脾氣,因為實在因襲不下去了──假如要存在的話。在這一個局勢下,我用我相信的道理辦台灣大學。」儘管遺憾卻仍然期待,從排名到名聲江河挾泥沙俱下的艱難中,新產生出來的台大校長,能給一個值得相信的道理,辦好台大。當然,其他大學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