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藉由市場開放、經濟結盟稱霸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各界誤以為美國一直奉行自由貿易準則,但實際上,為了對抗意識型態截然不同的蘇聯,美國在二戰結束後近50年時間裡,高度運用權力貿易來拉攏盟友。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實施權力貿易的思維和方式並不複雜,1970年代以前,憑藉著其貿易順差與優異的生產力,向國際盟友敞開國內市場大門,並不吝於給予盟友經濟上的支持,甚至還片面讓利。除了二次戰後推動的歐洲復興計畫(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外,韓戰後對日本、台灣、韓國等第一島鏈重要成員的重建及援助,更是績效卓著,使其成功封堵共產主義擴張並贏得冷戰,成為全球唯一霸權。
不過,美國的權力貿易並非從未面臨挑戰。197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崛起,透過限制貿易與匯率操縱,日本搖身一變成為當時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並引發美國國內企業與勞動團體的不平反彈,嚴重撼動美國的權力貿易架構。
為此,1985年美國夥同其他盟友脅迫日本簽定《廣場協議》(Plaza Accord),讓日本政府放任日圓升值,並自主設立出口限額,成功地維護了美國本身的經濟利益。
之後,隨著19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前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成員國相繼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後,已達成全球獨霸的美國,鑑於經濟實力是其贏得冷戰的關鍵,國家經貿政策便走向經濟成長、自由貿易及權力貿易三者並重的格局。
不過,當1990年代後期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且美國矽谷科技業快速發展後,美國政界菁英遂認為未來不會再出現經濟足堪挑戰美國的國家,美國先行者的經濟優勢已無人能及,只要徹底奉行自由貿易的原則,透過開放國內市場向盟友分享廣大利益,就能坐享權力貿易的美妙果實。
沒想到,金融海嘯後的中國以超乎預期的速度崛起,經貿環境時空背景驟然改變,美國的權力貿易架構再度面臨挑戰。
美國霸主光環失色的四大原因
如今美國領袖地位岌岌可危的原因不外有四:
首先,相比於過去蘇聯經濟量體僅有美國的30%,當前中國經濟量體已比肩美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甚至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可能在2030年之前超越美國,這意味著中國將比美國擁有更多銀彈可以用於權力貿易。
其次,過去蘇聯採用計畫經濟,難以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進行滲透。但當近乎市場經濟的中國,同樣對他國採取自由貿易策略時,美國就顯得左支右絀了。
第三,在服務貿易已是全球主流的現今,以商品貿易為核心規劃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其組織架構及相關規範相對過時,無法有效維護美國的貿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