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聖恩觀點:從迦太基vs.羅馬看現代戰爭

2021-07-25 07:10

? 人氣

羅馬戰艦和艦橋。(作者提供)
羅馬戰艦和艦橋。(歐陽聖恩提供)

第二次布匿克戰爭

第二次布匿克戰爭(前218年-前201年)是三次征伐中最著名的戰爭。因為從陸路進攻羅馬,長途跋涉很難對付以逸代勞的羅馬軍團,25歲的漢尼拔(Hannibal Barca)認為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能以1.5萬名軍隊征服世界,他可以做得更好。因此為了報仇雪恥決定主動攻擊,遠征前他和將士都留下最珍貴的東西給家人,因為他們認為可能戰死異鄉,一去不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於是漢尼拔率領9萬大軍,1.2萬名騎兵和38頭大象克服人類極限和低溫惡劣的氣候,以急行軍方式穿過西班牙和法國,以羅馬料想不到的方式穿山越嶺經過海拔4000多公尺的阿爾卑斯山脈。但是沿途至少7萬人死亡或逃走,大象不是凍死就是跌落懸崖,因此下山後沿途向憎恨羅馬的野蠻人和高蘆人募兵,並和義大利北部的部落結盟,使軍隊再增加到4萬多人。

翻山越嶺穿過阿爾卑斯山直攻羅馬。(圖片摘自英國BBC電影Hannibal截圖)
翻山越嶺穿過阿爾卑斯山直攻羅馬。(取自英國BBC電影Hannibal)

公元前216年漢尼拔在義大利東南方的羅馬糧倉坎尼城發動「平原之戰」(Battle of Cannae),羅馬以8.5萬人利用厚實的方陣戰術來突破漢尼拔的主力中軍。漢尼拔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局勢,展現戰神智慧擺出奇招,中軍以弧形隊伍應戰,將素質較差但有韌性的高盧菜鳥放在第一線,威猛有經驗的西班牙重裝兵置於第二線,發揮老兵帶新兵的功能做真正的攻擊。

迦太基以弧形戰陣應戰。(作者提供)
迦太基以弧形戰陣應戰。(歐陽聖恩提供)

至於兩側則是最精銳的北非正規軍步兵實行包夾,正規軍兩側安排大量精銳騎兵,先消滅人數較少的羅馬騎兵再從兩側及後方使用鉗形(口袋)戰術圍剿羅馬主力,羅馬方陣的中間部隊無法面對正前方的敵軍,又不能回防後方的攻擊,亂成一團,終於大敗;兩名統帥之一的執政官保盧斯與80多名元老院成員一同陣亡。第二次兩強之爭,迦太基贏得勝利。

羅馬軍近路迦太基防線時遭遇鉗形夾擊。(作者提供)
羅馬軍近路迦太基防線時遭遇鉗形夾擊。(歐陽聖恩提供)

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曾這樣寫道:如果情況容許的話,每一位將軍都尋求在戰場上殲滅對方,漢尼拔在坎尼會戰的完勝使「坎尼」成為完勝的代名詞,在世界各軍事學院均被視為教科書。

但是漢尼拔在坎尼會戰後犯了大錯,沒有直取羅馬,一方面羅馬城加強防禦,採取守勢;另一方面漢尼拔認為已戰勝羅馬攻陷其領土,同時缺乏補給只好採取焚燒羅馬周遭鄉鎮震懾羅馬人。原先他以為依附羅馬的盟邦會視其為解放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正是他這支遠征僱傭軍最需要的。但實際上支持者少,反而招來羅馬盟友的攻擊。

而且他沒有足夠兵力守住已攻占的義大利城市,又得不到本國的援軍,只好長期停留在義大利和羅馬對峙,爭取義大利的控制權。

羅馬人觀察漢尼拔近十年,在戰力逐漸恢復之後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採取圍魏救趙策略,兵分兩路,鎮守羅馬城和派兵攻擊西班牙的漢尼拔大本營,引誘他們出兵然後予以伏擊。羅馬執政官說:We must always ourselves what does the enemy least expect.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