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國是、國際現勢必須閱讀歷史。
「迦太基vs.羅馬」的歷史可隱喻為納粹德國vs.英國、納粹德國vs.蘇聯,或是日本vs.中國,都沒有好下場;就「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理論來講,猶如美國vs.中國,雖然雙方都極力避免戰爭,但結局難測,後文將提到。
地中海兩強羅馬與迦太基
迦太基(Carthage)是腓尼基(Phoenicia,自稱為迦南人)在非洲突尼西亞(Tunisia)北部的殖民地,公元前10到8世紀是腓尼基城邦最活耀的時期,西班牙和北非都遍布他們的殖民地,相當中國的商周時代。公元前814年迦太基獨立建國,勢力最大曾控制地中海地區,包括今天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
而羅馬共和國則在公元前509年建國,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強國。因此羅馬便把擴張矛頭轉向西地中海的迦太基。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克斯(punicus)。
迦太基太子漢尼拔(Hannibal Barca)年少時隨父進軍西班牙擴張領土,因敗給羅馬曾向父親立下要終身與羅馬為敵的誓言。他自小接受嚴格和艱苦的軍事鍛鍊,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表現卓越,現今仍為許多軍事專家研究的軍事戰略家之一。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和拿破崙並稱為西方四大名將。
他生長的時代正逢羅馬帝國國勢力的崛起,範圍遍及義大利、高盧(今日法國和義大利北部)並想占領西班牙。所謂一山難容二虎,當時歐非和地中海最強的兩國就是羅馬與迦太基;在相互爭取地中海霸權之際,終於發生激烈戰爭。
戰爭的導火線遠因是漢尼拔父親敗給羅馬,近因是希臘在義大利殖民城市敘拉古(Siracusa,近代被《米其林旅遊指南》評為「三星級旅遊推薦」)有一批義大利傭兵,強占了西西里島的東北部,遭到敘拉古反擊。義大利軍隊分別向羅馬和迦太基求援,迦太基搶先擊敗敘拉古;羅馬不願坐視迦太基壯大,也出兵西西里島,雙方終於爆發了三次「布匿克戰爭」(Bella punica)。
第一次布匿克戰爭
第一次布匿克戰爭(公元前264-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的海戰。開始雙方在西西里島交戰,由於迦太基是海權國家,羅馬擅於陸戰,於是羅馬在艦隊上裝有尖鉤的「接舷吊橋」(corvus),寬1.2公尺、長10.9公尺,兩側設有小欄杆,當敵艦駛近時迅速放下吊橋鉤住對方船艦,相當現代的艦橋,在甲板上展開陸戰而贏得勝利。
接著在241年在西西里島北部的海戰中,羅馬又獲勝,但連續23年的海陸戰爭使雙方都精疲力竭,迦太基實力略遜一籌,因此求和賠款並割讓西西里島及其與義大利間所有島嶼,首次博弈羅馬贏得第一次布匿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