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京奧運會選手坐經濟艙事件,因羽球選手戴資穎在社群媒體上抱怨了一下而引發軒然大波。輿論討論這個事件時常出現一個字眼「為國爭光」,稱奧運選手是要「為國爭光」的,不應該委曲他們。此外,台灣出身的籃球女將秦安,在台念高中時因轉隊遭兩年球監而赴南韓發展,如今代表南韓打奧運,也讓不少台灣人因為她「為別國爭光」而心裡覺得不舒服。
「為國爭光」其實就是把奧運與國家榮耀,把運動與愛國扣聯在一起;愛國本身不只是種民族情感,其實也是種政治認同與行為。
這次東京奧運原本肩負著宣示日本從「失落的三十年」復甦的任務,就像1964年東京奧運向全世界宣告日本已從遭轟炸下的廢墟中重建,日本人也走出戰敗的陰影。無奈新冠疫情讓本屆東奧失色,也讓前首相安倍晉三無法在東奧榮耀中光彩地離開首相官邸。
奧運成績非反應人民健康而是國家霸權
1970年代的台灣民眾,對於運動承載著國家認同的使命應當印象深刻,那時台灣退出聯合國、邦交國如雪崩斷崖式消失,少數能讓台灣在國際上揚眉吐氣的活動就是棒球,尤其是少棒。從金龍、七虎到巨人,那些10歲左右的少年郎背負著為國爭光的壓力,他們鮮少展現出美國少棒隊孩子們那種「玩」棒球的愉悅感,甚至教練為了贏球,讓小選手承受超過他們體能負荷的技巧與運動量,在為國爭光的使命感下,不少選手提早斷送了他們的運動生命。
一國運動水準反應出的是該國哪一方面的實力?奧運表現愈好的國家是否人民健康愈好?從數據看顯然不是如此。我們可以用健康平均餘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LE)做為各國民眾健康的一個指標,這項指標是把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扣除不健康狀態的年數,也就是是對生命長度的估測做出「質」的調整。
依2018年世衛組織(WHO)資料,HALE前幾名的國家是新加坡(76.2歲)、日本(74.8歲)、西班牙(73.8歲)、瑞士(73.5歲)、法國(73.4歲),而2016年台灣HALE則為71.2歲。
對照之下,2000年到2016年奧運獎牌拿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中國、英國、俄國與德國。從HALE可知這5國並非人民最健康的國家。其實這5國是全球國力最強的國家,也就是說奧運成績反應是霸權地位而非健康。
早在1936年柏林奧運時,希特勒就用這個運動饗宴宣揚納粹德國的威儀。透過偉大女導演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的鏡頭,呈現出壯盛的開幕式、觀眾們整齊地舉起右手臂敬禮,還有許多充滿張力的鏡頭歌頌著雅利安人雄偉陽剛的軀體。這部《奧林匹亞》把納粹美學呈現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