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選出一個新政府,期望重新開始,期望一個進步政府。人民讓社會民主黨獨佔鼇頭,期望我成為下一任總理。」
2017年9月德國聯邦議院(國會下議院)選舉堪稱戰後德國最戲劇化的一場大選,主要執政黨基民盟/基社盟表現欠佳但仍拔得頭籌;自民黨從上一屆的幾乎泡沫化(政黨票不到5%門檻,席次掛零)起死回生;傳統政黨視如蛇蠍的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不但首度拿下席次,而且躍升為第三大黨。境遇最慘的是執政聯盟的「小夥伴」社民黨,得票率(20.5%)與席次(153席)都重挫兩成,交出二戰之後最差的成績。
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創立於1863年,論「年紀」是基民盟的2倍有餘,是聯邦議院(Bundestag)最古老的政黨,曾經締造「威瑪共和」(Weimarer Republik),因為力抗納粹崛起而慘遭打壓,戰後兩度(1969-1982,1998-2005)領導執政聯盟,出過布蘭德(Willy Brandt)、施密特(Helmut Schmidt)、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等名相。然而2017年的社民黨,卻讓人想到同為歐洲最具代表性左派政黨、同一年在大選中慘敗的法國社會黨(PS)。兩年後的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選舉,社民黨只拿到15.8%,又是史上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