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那一年,「台灣新鮮人」梁晨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發現大量優秀的台灣原創兒童文學作品,也在社群媒體上結識許多台灣童書創作者:「四年下來,我們在台灣買了上千本童書。」
博塔文前一次派駐日本時,梁晨還忙於育兒;這回到了台灣,從小愛讀外交官日記、著迷於季辛吉《大外交》、大學雙修外交學學位的梁晨終於有機會發揮所學,與丈夫一同任職於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除了擔起辦事處的行政業務、充當丈夫的隨身翻譯,梁晨更在因緣際會下,擔綱起台灣與斯洛伐克童書交流的引路人角色。
「斯洛伐克語在歐洲屬於小語種,但在斯拉夫語族中,斯洛伐克語卻有『斯拉夫世界語』的美稱,這是什麽意思呢?簡而言之,一個人如果掌握了斯洛伐克語,那麼他再去學習捷克語、塞爾維亞語、波蘭語或是俄語,都會非常輕鬆;相反地,其他的斯拉夫語就沒有這種『魔力』。」這是梁晨形容斯洛伐克語的獨特之處。
正因為如此,她說,捷克與斯洛伐克語言相通,台灣童書等於一次打進兩國市場,並成為中歐的小讀者認識台灣的第一扇窗。
「讓台灣進入斯洛伐克下一代的心裡。」梁晨說了頗有外交風範的一句話。
「打開一本書,就是進去一個世界」,這是梁晨選書、翻譯的宗旨。她說自己自己不迷信大牌名家或特定題材,而看重一本童書背後的一整個趣味世界。於是,描繪阿美族神話的繪本樹上的魚《Lokot 鳥巢蕨》成為第一本在中歐出版的台灣原住民傳說故事。台灣繪本《奶奶的記憶森林》談普世的失智議題,斯洛伐克青少年小說《冰花之蜜》都成了她筆耕不輟,引介給彼此的故事。
她自己寫作、邀請斯洛伐克繪本畫家合作的中文新書,介紹斯洛伐克的特色市集,而市場也是梁晨認識台灣的起點——當年初來乍到的梁晨,最喜歡牽著兩歲的小女兒瑪莎上家門口的西湖市場逛逛,在與攤販、計程車司機的閒談間,不知不覺四年過去,台灣不再只是陌生又熟悉的兩個字,帶著芒果的滋味、亞熱帶的氣息與人情的溫度。
最熟悉的陌生國度
2017年開始,一家人的台灣生活幾乎沒有水土不服之處,小馬丁甚至多次向媽媽「感嘆」:台北公立小學的教育,比他後來就讀的歐洲學校還要嚴謹,能學到更多東西;就連原本對機車避之不及的博塔文,如今也欣然擁抱街頭橫衝直撞的「台灣特色」。
博塔文和梁晨都愛旅行,駐台期間每逢長假,全家就開著從斯洛伐克運來的手排車四處出遊,認識這塊土地的自然環境與多元文化,至今已解鎖三次環島旅行的成就,足跡遍及離島的澎湖、綠島、小琉球,就連梁晨的父母也跟著全台走透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