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講中說:台灣經濟「走出一條不再依賴單一市場的新經濟路線」,聞之令人啞然,顯然總統是不看數據或是活在一個平行世界中,因為,現實世界中,台灣「依賴單一市場」的比例是上升且創新高。
蔡英文說,這幾年的努力「一舉翻轉過去三十年,因為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所造成的經濟成長緩慢,以及資金和人才外流的問題」,讓「台灣經濟的表現,不僅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而且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這證明了,台灣有能力創造更有韌性、更自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走出一條不再依賴單一市場的新經濟路線,這是台灣經濟能夠立足世界、扮演更重要角色的關鍵」。
這些談到經濟的部份,出現2次描述「依賴單一市場」的文字,一次是說過去是「過度依賴」,現在則是作到「不再依賴」,顯然小英非常重視此事,而且把此成果引為重要成績。可惜的是:事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總統並不是引用錯誤的數據,而是根本不看數據、胡說一氣。
所謂的「依賴單一市場」,雖未明言,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指出口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其數據是用對中國(含香港)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來衡量,近十多年來,這個數字大體上是在四成左右。
如果小英說「「我們走出一條不再依賴單一市場的新經濟路線」是事實,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應該下降,但看看數據吧:蔡英文上台時這個數字不到40%,但2018年上升到41.2%,更慘的是去年開始再次快速上揚到43.8%且創新高,單月甚至出現46%以上的數字;今年情況還是沒改善,上半年出口中國比重達42.8%,較去年上半年的42.3%高。
簡單又坦白的說,從數據上看,完全看不出台灣已經「走出一條不再依賴單一市場的新經濟路線」,相反的是:數據告訴我們,依賴程度較過去更高。
而且,蔡政府上台後為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而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顯然也已失敗─或含蓄的說「尚未成功」,台灣對東南亞的出口占比,在馬政府時期曾到達十九%,但蔡政府新南向推動數年下來,占比反而下降,去年降到14-15%,今年上半年占比16.2%。
綠營許多人對台灣出口過於依賴中國市場,一直是耿耿於懷、必欲去之而後快,但從經濟理論與實務看,這應該是難以翻轉的結構。依照貿易理論中的「地心引力模型」,貿易額度與國家經濟規模成正比、而與距離成反比;台灣與中國距離近,中國又已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與進口市場,台灣出口對中國的依賴度高已屬必然。
而且,不僅是台灣,中國周遭的國家幾乎都以中國為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夥伴,從韓國到蒙古再到東協10國,難有例外;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在3成左右,日本在2成左右,連澳洲都超過3成,蒙古更是達85%。同樣的高依賴度也出現在美洲:美國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與進口市場,週圍國家幾乎全靠他,墨西哥、加拿大對美出口依賴度高達8成左右,中南美國家當然也難逃美國的磁吸效應。
事實上,台灣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度高低,取決於中國經濟體大小與經濟表現好壞,當年綠營人就喜歡駡馬政府「傾中賣台」、導致台灣對中出口依賴度飆到4成─這當然又是不看數據的胡說八道:對中依賴度飆高是在扁政府任內,從阿扁上台時的24%上升到其下台時的41%,原因不是扁的政策,而是因為這段時間正是中國經濟快速擴張期;反而是馬政府下台時降到低於40%,蔡政府任內則又再次飆高。
而這個數字高低起伏與台灣政策關係未必大,倒與中國經濟榮枯關係更大;從去年起這個數字飆高,當然不是蔡政府「傾中賣台」,而是全球因疫情讓經濟停擺,中國在控制疫情後生產復工、經濟加足馬力,因此台灣對中出口大幅。而馬政府後期依賴度下降,也不是馬政府作了什麼「分散風險」的偉大政策,而是當時中國經濟走緩。
因此,小英說台灣經濟「走出一條不再依賴單一市場的新經濟路線」,並無數據的支持,顯然有誤,或許可視為未來目標,但無論從理論與實務看,都很難作到。更實在的作法應該是:就好好管控好這個風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