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輔大陳君愷「踢館」中研院劉士永

2018-02-24 07:00

? 人氣

作者指出,輔大陳君愷「踢館」中研院劉士永的戲碼,在2002年1月15日揭開首部曲,序曲是一幕接一幕地連年出現,可看性不在話下!(資料照,甘岱民攝)

作者指出,輔大陳君愷「踢館」中研院劉士永的戲碼,在2002年1月15日揭開首部曲,序曲是一幕接一幕地連年出現,可看性不在話下!(資料照,甘岱民攝)

「私立」輔仁大學比「國立」大學矮一節,這是社會大眾的普遍認知。「國立」大學又比直屬行政院(跳過教育部)的中央研究院(中研院)矮一節;在老蔣時代,中研院是直屬總統府(跳過行政院)!所以,中研院相對於輔仁大學,是高高在上、睥睨群倫,有君臨天下的氣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輔大老師「踢館」中研院研究員時,應該是螳臂當車,被壓得粉碎,屍骨不全?不,雙方已經纏鬥超過16年了!輔大陳君愷「踢館」中研院劉士永的戲碼,在2002年1月15日揭開首部曲,序曲是一幕接一幕地連年出現,可看性不在話下!

20170224-黨產會聽證會,輔大歷史系教授陳君愷。(甘岱民攝)
當輔大老師「踢館」中研院研究員時,應該是螳臂當車,被壓得粉碎,屍骨不全?圖為輔大歷史系教授陳君愷。(資料照,甘岱民攝)

最近,又有為民喉舌的立法委員穿插其中。現在,我這個比「私立」大學更矮一截的「私立」科大教師評論這個「踢館」事件,所以,一定更精采、熱鬧了!至少,我個人在觀賞這一連串戲碼時,為之拍案叫絕,亢奮不已!

不僅是為「湊熱鬧」,還有二個重要原因說服我為這篇文章下筆:第一,對於輔大歷史系陳君愷教授的纏鬥毅力,我一定要撰文表達最高敬意!第二、歷史是一面鏡子,是文明人藉以形成行為模式的知識庫;史學家擔負擦亮歷史明鏡,以及擺放歷史明鏡位置與調整角度的責任;族群、歷史仇恨是導因於宗教、政治領導人越位擔任史學家,去過度與不當地詮釋歷史。因此,參與討論這個「踢館」事件,有助於解析、詮釋台灣歷史。

立法委員關心學術倫理議題

最近發生二起立法委員關心學術倫理議題的事件。第一起發生在2017年11月20日,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在審查中研院預算時,質詢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為何中研院針對陳君愷(輔大歷史系教授)具名、公開檢舉劉士永(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涉嫌學術造假案,回復之調查結論「只有短短三行,要人家怎麼心服口服?」廖俊智回答:相關案件在2006年就發生,中研院對每一案件都慎重調查,但不該因為調查結果讓檢舉人(陳君愷)不滿意,就一審、再審。

第二起立委介入的事件發生在2018年1月25日,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召開記者會,指控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與暨南大學教授陳建良在2017年發表的研討會論文,涉嫌抄襲陳建良在2016年指導之EMBA碩士論文

檢舉人自身著作應被當作爭議辯駁的參考

以上二起案件的最大差異是,陳君愷具名檢舉、公開陳列證據,等同於宣示承擔舉證責任,更宣示進入第一線戰場,直接參與後續的攻防辯駁,讓所有人(尤其是被指控者或其他學者)有機會利用指控者本人的著作當作比照案例,進行學術規範模式的辯論。

相反的,指控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抄襲的人士,是躲在立法委員背後的「學者」,躲避被檢視的風險,卻將張廖萬堅推向我的學術解剖台,讓我有機會利用二篇文章「誰先?誰後?誰被冤枉?誰在剽竊?」與「張廖萬堅的抄襲與傳遞錯誤知識」,向立法委員與躲在暗處的學者示範負責、道德、勇敢的學術批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