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氣候危機的現況有多嚴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8月發布的最新科學報告指出,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遷效應「廣泛出現、快速發展、不斷強化」。姑且先不論人命傷亡,氣候災難與風險評估公司「AIR Worldwide」估計,氣候變遷每年造成全球約3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相當於燒掉全台灣半年的GDP。
聯合國環境署(UNEP)估計,從現在到2030年,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將比《巴黎協定》的要求足足多出280億噸,以二氧化碳為大宗,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這是人類與無數動植物生存環境面臨的最大威脅。烏干達氣候運動者納凱特(Vanessa Nakate)說得好:「我們無法吃煤炭,無法喝石油,無法呼吸所謂的『天然氣』。」
COP26的具體目標是⋯⋯
《巴黎協定》簽署至今,地球均溫已上升1.1度。如果世界各國「只做到」其現行的減排承諾,科學家研判地球會「再升溫」1度至1.5度。但科學家也認為,如果各國能夠大幅提升NDC的減排承諾,在2050年之前做到「淨零排放」(net zero),1.5度防線還是有可能守住,這也正是COP26的重大使命。
聯合國為COP26設定的兩個具體目標是:(1)以2010年為基準,各國承諾在2030年前降低碳排放45%,以便讓全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淨零排放)。(2)富國切實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每年挹注「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1000億美元(目前還不到800億美元),協助窮國適應氣候變遷、轉型潔淨能源。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憂心忡忡:「世界正面臨一場氣候浩劫。格拉斯哥會議很有可能讓大家空手而回。」
另一個重要目標是碳交易(carbon trading)國際市場交易規則與機制的建立。碳交易有助於引導市場力量投入對抗氣候危機、促成全球碳中和,在歐盟等地區行之有年,但仍需要一個全面國際化的市場。
美國與中國扮演什麼角色?
兩個最值得關注國家自然是美國與中國。美國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退出《巴黎協定》,拜登(Joe Biden)上台後雖然改絃易轍,推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這次也率領龐大代表團來到格拉斯哥,但美國國內以共和黨為主的反動勢力仍然強大,迫使拜登限縮計畫、大砍經費,能否再度成為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領航員尚有待觀察。此外,美國國會將在明年11月改選,共和黨很可能奪回參眾兩院主導權,因此今年的COP26對拜登而言恐怕也是「make or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