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機暴力事件越來越多了,也越來越頻繁了,次數多到讓人心驚。立委高嘉瑜甚至被男友打到全身是傷;超商店員為了勸客人要戴口罩,居然接連被「殺」被「砍」,一向治安名列前茅的台灣,到底怎麼了!
不管是屏東「挖眼」案,或桃園「砍人案」,或高嘉瑜被打傷,都不是「組織型犯罪」,也都跟治安無關。這些兇手平常走在你我身旁,大家可能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危險,但是只要某件事或某句話讓他聽了不爽,他馬上就會不管青紅皂白馬上「掀桌」、甚或動手,這樣類型的人,在社會中,大有人在,有些還不乏高級知識分子喔,只是衝動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些是恐怖情人、有些則是家人、有些則可能只是不相干的路人。
這種任意行事、完全不計後果的衝動型人物,像顆不定時炸彈,我們隨時都要提防他們不經意地被某些事情「激怒」而引爆衝突。到底人類社會經過幾千萬年來的文明進化,為什麼就是有人「無法進化」,有人就是特別沉不住氣,特別沒耐心?這類衝動暴躁型的人格,真的沒法避免嗎?除了某些精神疾病患者之外,一般人對於自己行為後果都能夠事先預想規劃、深思熟慮並考慮行為後果,為什麼有些人「自我管理」、「抑制衝動」的能力特別弱?除了先天人格特質之外,我認為這跟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聯。
很多長輩常會勸新手媽媽們,小嬰兒哭了,不要馬上去抱,尤其剛出生的小寶貝哭聲多讓人心疼啊,不馬上去抱他,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啊!事實上,長輩媽媽們的「不要哭了馬上抱」是有些道理的喔!因為小嬰兒從出生開始,只會用哭聲表達他的需求,如果一哭,父母立馬抱起來,小嬰兒對於需求被立即滿足這件事,就會變成一種習慣,長大之後,對於所有需要用時間來等待的問題,就會顯得特別急躁,缺乏耐性,有些甚至可能衝動之下,甚至犯下大錯喔!
當然,小嬰兒這麼小,這麼可愛,他哭了,也一定有他的需求需要身邊的人關心,媽媽們雖然不應立即抱他,但是卻應該立刻溫柔回應,再慢慢放下手邊的工作,慢慢走到小嬰兒身邊,讓寶貝們理解媽媽是愛他的。等待的時間可以從幾秒鐘到半分鐘,隨著寶貝們漸漸長大,把等待時間拉長一點點。
這個暫時的等待,媽媽們不是冷漠無情、或默不作聲,而是必須熱情溫暖回應,讓寶貝們知道媽媽就在身邊,媽媽們是很在乎小寶貝啊。當孩子們日漸成長,對於孩子們的所有需求也都「不應該」讓孩子們立即得到滿足,讓孩子們理解「等待」也是成長的過程。
譬如,吃飯之前,讓小朋友先幫忙收拾桌面,擺好餐具,再坐下「等待」用餐。對於孩子的任何需求,都請記得讓他稍稍等待,再去滿足他。每次出門之前,對於要去的地點,可能遇到的人或事,則先告知孩子,讓他對於即將發生的事有所期待與理解,避免孩子們焦慮疑懼。對於孩子們長大之後的任何需求,也應該訂出適合的目標與時程,以孩子們的儲蓄取代父母的無償給予,讓孩子們養成只要耐心「等待」就會有成果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