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錢縮水了!莫道通膨不上身

2021-12-10 07:30

? 人氣

不過,所謂對經濟有益、民眾尚能接受的通膨,一般是指1-2%的物價上漲幅度,高到3%就容易讓民眾對購買力下降「有感」,現在已接近3%這個界線,而且,民眾已經可以從生活週遭,明確感受到物價走高了─所謂「10大(或20大)餐飲品牌漲價」,民眾耳熟能詳的所謂餐飲品牌,幾乎在這1-2個月把價格調漲了一輪,這些著名的商店從餐飲集團的王品、瓦城到速食的麥當勞、肯塔基、再到日式的吉野家、壽喜燒,從國際知名的鼎泰豐,到純屬地方小吃的鹽粥,通通都調漲價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通膨很容易出現一種特別的「慣性」─即一家上漲可能讓其它家廠商調漲、一個產業領域漲價,也很容易帶動相關上下游領域的漲價,一旦形成漲價的預期,就可能形成難以停止的連鎖反應。

台灣現在當然沒那麼嚴重,但能見度高、或是具領導地位的餐飲業者漲價,是會讓其它尚在觀望中的業者跟進調漲,未來幾個月民眾應可聽到喊漲之聲「此起彼落,從不中斷」。而在汽車產業中,這種情況已經發生─晶片荒帶來的生產中斷,已經讓需求遠遠超越供給,業者紛紛調漲車價3-5%,一款稍微熱門一點的車,價格上調個數萬元,已屬「正常調價」。

在這波全球通膨聲中,台灣物價上漲幅度相對較和緩,原因之一是這1年多來,台幣相對較強勢,可抵消部份輸入型通膨的壓力,看蘋果手機價格猶較3年前低就可知匯率升值的效果。不過,強勢台幣抵消通膨的效果已差不多用盡,台幣再走升的可能性亦低,反而是如此走貶時會有放大通膨的效應出現。

台灣確實不可能對全球通膨趨勢有任何影響力,只能被動接受、承受,但央行是該及早緊縮貨幣政策,政府更不應該再為通膨添加柴火,那種亂撒幣、「好刺激」的政策,就都省省吧,官員也別再說那種「國內沒通膨,只是上漲壓力大一點」的奇特言語,免得被民眾「吐口水」。至於一般民眾,大概只能認命的接收通膨的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