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不是Just do it」毛治國談管理心法 蘇花改、高鐵、ETC決策過程曝光

2018-03-17 09:00

? 人氣

毛治國最近又出版了第二本管理學書籍《管理》,交通部長任內的蘇花改、高鐵財改、ETC,都成了這本書的第一人稱案例。(甘岱民攝)

毛治國最近又出版了第二本管理學書籍《管理》,交通部長任內的蘇花改、高鐵財改、ETC,都成了這本書的第一人稱案例。(甘岱民攝)

對於國人來說,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始終給人技術官僚的形象,然而,教授「管理學」、鑽研管理哲學,才是毛治國這一生最熱衷的工作。卸任閣揆二年,毛治國最近又出版了第二本管理學書籍《管理》,「年輕時候的唯一目標,是成為具原創性理論家,半途意外進入政界後,期許自己做一個另類的公務員,用從專業經理人角度,將管理理論應用到公共政策檢驗,看到底管不管用!」交通部長任內的蘇花改、高鐵財改、ETC,都成了這本書的第一人稱案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毛治國「懸念」 盼講述執行理論

毛治國接受《風傳媒》專訪,分享他出版《管理》一書的創作心得,該書的上冊係脫胎於毛2003年出版的《決策》,當時只寫了管理決策背後的「見、識、謀、斷」形成過程,但決策形成後如何執行,並沒有在《決策》一書裡面交代,因此,他過去十幾年,即使重返政界,心裡一直有一個「懸念」,希望把「執行」的理論能夠參透。

「我常常跟學生說,我的職業生涯行囊裡面背了二本東西,一本是決策、一本是筆記,我在公職生涯經歷過不同歷練,從觀光、民航、電信、海運,每個範疇的專業知識都不一樣,但是基本功還是決策與執行,這個看法其實30幾年前就已形成,2003年卸任中華電信董事長後,先把『決策』聚焦整理下來。」

決策要「先謀後斷」 舉例蘇花改不只是環保與經濟的選擇

毛治國說,《決策》一書將管理決策,歸納為「見、識、謀、斷」四個步驟,當初是挑戰西方管理學院,把決策侷限於「斷」,即決策的選擇,「我自己的經驗是,決策不只是選擇,更重要的事要了解事理的本質,我在書裡面以《孫子兵法》圍魏救趙的故事,強調當初孫臏當初為了救趙國,本來部隊直接前往邯鄲就可以,但他發現了更好選擇,這個故事告訴大家,『選擇』並不一定是固定的。」

毛治國表示,所謂「先謀後斷」,做決策之前要先歸納問題,多數時候決策者都把問題當「已知」,但有時候,問題本身不見得是好問題,例如「蘇花高速公路到底要不要蓋?」以他交通部長任內,拍板決定「蘇花改」為例,蘇花公路的道路品質改善,涉及到東部居民「安全回家的路」,問題不僅僅只是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選擇,還包括社會公平與人民安全問題。

圖為蘇花改工程,蘇澳端隧道口。(盧逸峰攝)
毛治國交通部長任內,拍板決定「蘇花改」,蘇花公路的道路品質改善,涉及到東部居民「安全回家的路」,還有社會公平與人民安全問題。(資料照,盧逸峰攝)

毛治國對於「執行」理論的懸念,在2016年退休後,讓他又再度提筆,「我比別人幸運,除了管理學科班出身外,進入政府部門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組織領導者,因此自己也養成習慣,必須了解全局、把握重點,由上而下(top down)執行決策。」

「自組織」理論 挑戰傳統理論典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