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愛臺灣勿輕視方言

2022-01-09 05:30

? 人氣

鼓勵年輕世代常使用本土語言,養成使用本土語言習慣,並發自內心有股「愛鄉愛土愛臺灣」的優越感;倘能蔚為風氣,比在校園短時間的課程或授課,「卡」實在有效。(圖/謝昇佑攝)

鼓勵年輕世代常使用本土語言,養成使用本土語言習慣,並發自內心有股「愛鄉愛土愛臺灣」的優越感;倘能蔚為風氣,比在校園短時間的課程或授課,「卡」實在有效。(圖/謝昇佑攝)

日前臺灣師範大學通過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授課獎勵實施要點;以台語、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等語言授課的專任教師,將獲得50%的鐘點費獎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保存及推廣地方方言,振興國家語言,此擧吾人當予稱慶,吾人以不宜用「抗中保臺」、「去中國化」等意識型態視之。但祗於校園用地方語言授課,尚難以蔚為社會交談的習慣。

據悉教育部長也曾表示,本土語言課綱已審議通過,所有實施規範皆已完備,明年除了國小生要上本土語言課,國中一、二年級必修一節課,高中增加兩學分。

20211122-教育部長潘文忠22日至立院備詢。(柯承惠攝)
教育部長潘文忠。(資料照,柯承惠攝)

生在臺灣,長在臺灣,除了使用統一的國語外;本土語言,是老祖宗交談幾百年的臺灣話。政府再不鼓勵使用,數十年後恐將灰飛煙滅,走入歷史洪流。

語言是國家的歴史文化,不分政黨色彩派系應予永續保存。閩南語、客語甚至少數民族的語言,吾人均應正視。地方語言失落,就如同喪失國家的資產。

閩南語文字有4,5百多年歷史,文字的形式以漢文及羅馬字為主;但過往不為政治體制支持,並受輕視;閩南語迄今已淪為祗少數老年人在使用。

數十年來,大家一味追求英語,補習班處處林立;甚至有人倡議大學上課,不論任何科系,規定以英語講授交談。

學習英語與世界接軌溝通,及以國語為國家統一的語言,吾人均不反對。但,對於本土語言,也不可輕忽。

語言除讀寫外,主要在於交談通溝。本土語言推動多年,教育部並編有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行之有年,閩南語使用,卻未見成效。

年輕世代偶而脫口幾句閩南語;對他們言,或許祗在於秀秀好玩,仍不習慣以使用本土語言交談。再隔幾代,閩南語恐將消失,深值政府檢討。

新北市圖祖父母節辦阿公阿嬤嚐鮮線上課程。(資料照/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
再隔幾代,閩南語恐將消失,深值政府檢討。(示意圖,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

政府如不以嚴肅態正視本土語言,不積極廣為宣導,以振衰起敝;本土語言依樣不能登大雅之堂。

憶及五十年代,小學生校園嚴禁使用閩南語交談,並加以處罰;但私下還是以閩南語交談,防不勝防。那些年,學生在家裡與家人滿口閩南語交談,習慣流利,閩南語倒是主流。

反觀當今政府將閩南語編列入課程;然而處處聽聞的還是國語交談;說閩南語反倒有是低俗之感。   

禁止說閩南語年代,與當今開班授課閩南語,對於使閩南語的風氣,卻是相反,頗讓人玩味。

永續保存發揚本土語言,光靠學校幾個小時的課程,或用方言授課,對挽救閩南語效果有限,祗點綴應景了事。

是以政府允宜鼓勵在正式、非正式的場所,如集會演說雙語交叉使用,或在辦公室、校園內、家裡,人人說閩南;並籲請各家電視廣播媒體,節目多加以國、臺雙語並用;尤其是收視高的政論節目,主持人及與論名人如以國、臺雙語發言,寓樂於學,以收東施效顰,帶動說閩南語之氛圍必有相當影響。

推廣本土語言,旨在保留本土語言文化,並能代代相傳。鼓勵年輕世代常使用本土語言,養成使用本土語言習慣,並發自內心有股「愛鄉愛土愛臺灣」的優越感;倘能蔚為風氣,比在校園短時間的課程或授課,「卡」實在有效。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清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